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沈丹陽點擊中國展業七大問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2日 10:26 信息時報

  當前管展覽的部門太多,看似誰都管,其實沒人管——

  時報記者 鄧志斌

  正在進行中國展覽業調研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沈丹陽,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會展職業經理人高峰會上透露,根據初步調查,中國展覽業宏觀層面上存在很
多問題。他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出臺一些促進展覽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展覽館大量盲目建設

  據沈丹陽表示,目前我國展覽業發展比較快,從業人員增多,地方政府更為重視展覽業,展覽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展覽業也存在很多問題,制約了展覽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分析,目前中國的展覽館建設總規模脫離了中國展覽發展的現實,僅2003年統計全國就有212個展館,現在這個數字又在增加。中國展覽館可使用面積為250萬平方米,已經超過了德國,展館建筑面積超過了美國。中國的單個展館建筑面積往往是20萬平方米左右,但可使用的面積只有5萬平方米。有的展館是6層大樓,卻只有一層是辦展覽的。

  展覽館普遍不中用

  據了解,我國的展覽建設攀比嚴重,過于追求豪華,普遍中看不中用。從投資上看,在展覽館建設中,其它國家建展覽館一般是幾千元一平方米,而我國現在的展館建設投資大多是每平米2萬到3萬元,豪華程度可見一斑。

  對此,沈丹陽認為,這和很多地方要求把展館建成當地標志性、地標性建筑或形象工程有很大關系,投資動不動就是幾十個億,其實展覽面積并不大。

  展覽館使用率偏低

  對于展覽館的使用率,沈丹陽認為,目前我國的展覽館使用率非常低。有人說,北京的展覽館不夠用也是相對的,只是大展會展覽不夠。就連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所說的56%的使用率,如果嚴格按照國際規范的統計標準來計算其使用率只能達到30%左右,這在全國已經是最高的。全國絕大多數展覽館平均使用率只有10%左右,不到15%。

  展覽項目低水平重復

  據去年有關資料統計,全國約有3298個展覽會,每年增長率為20~30%。這些展覽絕大多數在進行低水平重復,不計效益。一些企業疲于參展或應政府要求參展,目前全國性的行業協會舉辦的專業展有比較好的效果,還有一些小的專業展會和民營企業的展覽效果較好,總的來說,中國的展覽會可供選擇的好展覽項目很少。

  對此,沈丹陽認為,我國展覽館的展覽項目處于嚴重低水平重復狀態。另外,我國展覽會還存在市場發育不良和競爭無序的問題。

  對展覽效益存有誤區

  “從政府到協會到企業對展覽會的認識上還有誤區,特別是政府對會展認識嚴重錯位。”沈丹陽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展會都能產生1∶9的拉動效益,有的展會上,絕大部分的展商都是本地的,采購商和觀眾也是以本地的老百姓為主,這怎么會達到1∶9的拉動效益。會展并不是所有城市的面包,并不是在城市上空撒錢的論調所說的那樣。”

  宏觀管理體制不順

  沈丹陽說,現在中央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展覽業的主管部門。目前的狀態是管展覽的部門太多,看似誰都管,其實沒人管,誰都想管,誰都管不了,中央部門是這樣,地方也如此。但有的地方成立了會展管理辦公室、協調機構或會展領導小組,這對管理地方展覽有很大好處,但中央部門還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管部門。管理體制的體現是管理手段,主要是以審批為主的管理手段。中央還沒有明確的管理手段,如政策引導、法律法規、公共服務等。

  無政策引導又缺法律規范

  此外,沈丹陽說,展覽作為一種業態,需要進行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展覽業要怎么發展,需要進行一定引導和扶持。目前展覽業的一些亂相和既無政策引導,又無法律法規有很大關系。

  相關對策 中國展覽業需宏觀調控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沈丹陽提出政策和建議:“要正確引導,規范政府行為,同時扶持展覽企業主體的發展,對政府介入展會的行為要進行約束、規范和指導,要明確在展會中,哪些是政府應該介入的。還要明確主管部門,理順管理體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各地根據發展規劃找準自已的定位,通過宏觀調控來引導地方會展業發展。要制訂管理辦法,規范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我們現在沒有管理辦法,但這是展覽業出現亂相的一個原因,很多展會的知識產權糾紛往往由此而來。這就要推行行業自律,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行業規范、道德規范,推動中國展覽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