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我國展館布局冷熱不均 投資主體亟須多元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9日 15:52 中國經營報

  作者:飛明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有關統計顯示,到2005年底,全國可供辦展的展館面積將達300萬平方米,將超過目前世界上展覽業最發達的德國的展館總面積(240萬平方米)。

  然而,正如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展覽館協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
會上闡述的那樣,雖然展覽場館的大量興建與擴充從硬件上滿足了會展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但在我國,展覽中心的規劃、建設乃至經營管理中,仍存在不少認識上的盲點、誤區和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展覽場館建設總體上過熱。在目前全國大部分展覽場館使用率不足30%的情況下,全國展覽面積的增長仍保持20%左右的增速;而另一方面,我國單個展覽場館的面積和規模遠不及德國,小型展覽中心的數量則很多。

  第二,展覽場館的宏觀布局缺乏規劃。一方面,有些地區密度過大,存在局部過剩,同時,北京、上海等地展覽場地明顯不足,北京地區尤為嚴重;另一方面,有些城市展覽場館過多,而單個展館面積和規模過小。

  第三,展覽場館建設缺乏市場調研和準確的規模定位。展覽業的發展,應當以區域經濟為依托。展覽場館的建設,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產業結構、市場特點和區位因素。而我國一些城市不考慮當地和周邊城市展覽市場的需求,規劃的制定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其結果是,要么規模過大,展館空置率很高;要么規模太小,用不了幾年就得擴建和改造,造成資金、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第四,展館建設專業性不強。部分展覽場館位于市中心繁華地帶,土地儲備不足,交通無法高效組織,并且展館被當成城市的形象工程和標志建筑,外表高大、多層建筑,內部展廳高度和結構嚴重影響展覽的舉行或展示效果。

  第五,忽視人性化設計,配套設施不齊全。在建筑布局和功能上沒有充分考慮參展者和觀眾的便利性和舒適度,配套設施滯后,交通、住宿、餐飲、通訊等無法滿足展會的需求。

  第六,在展館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直接成為投資主體,缺乏市場考慮,貪大求全,一步到位,致使一些地方在展覽場館建設方面投入過大,不考慮投資成本和收益。在展館經營管理方面,缺乏長遠的經營理念、不合理競爭、對展商和觀眾的服務方式簡單、內容單一等問題普遍存在。

  眾所周知,會展經濟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一切都要按市場規律辦事。作為會展的載體,展覽場館的建設不能脫離展覽市場的需求。倘若不然,過多的展覽場館便會成為“包袱”,甚至給我國剛剛興起的會展經濟帶來災害性的惡果。

  在這樣的現狀下,如何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國展覽場館建設和展覽館業的發展是需要業界共同探討的一個重要和緊迫的課題。中國展覽館協會副秘書長王云民提出的以下意見和建議可供業界參考:

  一、政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我國展覽業已逐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和廣州為中心的三個產業帶,這三個展覽中心城市主要是北京展覽場館供應不足,急需規劃建設和擴大建設大型展覽中心。其他區域性展覽中心城市,應根據市場需求,控制新的展覽中心上馬和擴大規模。區域內同一城市和城市之間展館資源應該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閑置。

  二、充分進行前期論證。

  展覽場館的建設應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會展業整體發展相適應。在規劃建設展館之前應對所在地經濟狀況、產業結構、辦展環境深入調研,實事求是地論證項目可行性。政府應加強展覽中心建設項目的前期評估領導工作,強化對展覽場館建設的審批管理。對投資大、規模大的例如5萬平方米以上的展館建設項目可以試行中央專家評估許可制。

  三、在場館規劃和設計上突出實用經濟,以人為本。

  場館選址應有方便優良的交通條件。場館布局、體量、功能等要適應和滿足展覽各參與方的需要。

  四、對不同投資主體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會展中心的投資、興建、運營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是解決目前會展場館諸多問題的良方之一。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首先要考慮的是投資收益問題,場館建設才會更加遵循市場規律。隨著我國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在一些會展市場較為成熟的地區,會展中心投資主體已不再被政府所壟斷,這樣,隨著投資主體的日益多元化,會展中心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