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紡織業 > 正文
 

配額提前用完 紡企出口搶關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9日 10:14 中國經營報

  作者:熊學慧 來源:中國經營報

  7月3日中午,陽光烤得人臉上發燙。阿英和她的工友走出工廠,坐在廠門旁小商店前的樹陰下聊天。

  “廠里沒有什么活干。”阿英說,她們已過了一個多月這樣“清閑”的日子。她所在
的光大服裝廠是佛山當地最大的一家服裝出口企業,這家企業正處于冷淡經營狀態。

  廣東佛山、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有一大批類似“光大”的紡織企業在歐美“特保”后一個月出現“綜合癥”——或休克、或死亡。與此對應的是,為搶在配額用完前出貨,有相當一批企業在“搶閘出關”。

  7月6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在深圳舉行的服裝交易會上告訴記者,中美將在7月11日的商貿聯委會上就紡織品問題進行第二輪磋商,其結果難料,部分中國紡織出口企業命懸一線。

  生死兩重天

  與阿英一樣,來自江西的阿軍和她一樣,也處于準失業狀態。“我上個月的收入還有1500多元,這個月還不到800元。”阿軍說,下個月如果還沒什么活干他就得轉行,因為他必須多賺一些錢來養活家人。

  比阿英、阿軍等紡織工廠背負更大負擔的是紡織企業的負責人。現在,紡織企業都在盡量避免接敏感商品的訂單,減少敏感商品生產。有企業主說,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能挺多久,或許新的訂單還沒到,他的工廠就早已關門了。

  為求生存,有企業開始通過“轉口”方式繞道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出口到歐美市場。浪莎集團是其中一家,他們還在美國建立辦事處,并在國外設立工廠。浙江浪莎集團董事長翁榮弟說,他們在美國之外的市場接了許多大單,企業脫困的方法之一是多元化出口。

  但多元化出口也未必是最佳方法,因為美國方面已經明確表示,他們將嚴查轉口貿易行為。而一旦查出原產地為中國,進、出口商都將受到嚴厲處罰。

  香港紡織商會常務董事范寧森先生則告訴記者,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可以到印度、菲律賓及中東市場尋找出路,新的市場雖然經營風險較大,但可避開美國的“政治化”風險。但業內人士認為,開拓新的市場需要更高的經營成本,大型企業或可承受得了,而大批中小企業卻只有“望洋興嘆”。

  紡織企業出口“搶關”

  在一些企業自覺“轉口”的同時,另有一些企業卻在“搶閘出口”,紡織行業正發生激烈沖突。

  而對于為數眾多的紡織企業來說,更嚴峻的考驗還在下半年,因為7類受限產品中有4類產品的配額被提前用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7月4日公布了海關監測的受限紡織品出口數據。截止到2005年6月29日,出口到美國的棉質針織襯衫和棉質褲子的進度已達108%、112%,受限產品中有一半以上超出限制。

  專業人士分析說,照目前的出口進程,中國受限紡織品配額將在7月底全面用完。“配額用完后,未到岸的貨物或被退回,或堆放在美國客商的倉庫里。”廣東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為了趕在紡織品配額全部用完之前出貨,許多企業開始“搶關”,另有企業則花高價購買配額。據記者了解,一些行業組織對企業這些做法采取了默認的態度,盡管企業的行為會加大出口數據,不利中美第二輪磋商。業內專家呼吁,國內紡織企業不要再拼命低價搶關出貨,而應回過頭來“練內功”。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岳屏說,現在企業都希望中美談判會有好的結果,以解企業之困。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迎新則表示,中美談判過程很漫長,短期內可能不會有什么變化,國內紡織企業應著手提高產品附加值,別再相互傾軋。

  誰為中國紡織企業的損害負責?

  記者了解到,為引導企業擺脫困境,有行業組織開始引導企業自救。6月中旬,150余家中國紡織企業在行業協會的組織下,遠赴美國紐約賈維茨中心,參加“第六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中國紡織企業與歐美廠商直接對話交流,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事實上,國家商務部及相關部門已經在著手改善出口管理體制,并建立預警機制。據了解,商務部出臺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將在7月20日正式實施。這一《辦法》被業界認為是“變被動為主動”的新出口管理措施。

  徐迎新認為,《辦法》有助于建立一個開放的市場,讓企業進行公平競爭。但這一辦法要視中美談判的具體結果再行確定實施細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有消息稱,為了在中美第二輪磋商中贏得更多主動權,美國還在“加碼”:美國國內正在討論是否對另外6種中國紡織品設限。

  分析人士說,中美談判不會輕松,“美國索取的東西肯定比歐盟多。”這又是一個不利消息,而更為不利的事實已經被業界預見。

  在中國的紡織企業和中國政府努力改變困境時,一個問題也被業界重視起來:到底是誰給中國企業制造了“困境”,企業的損害又該由誰負責?“如果歐美等國的企業可以請政府采取‘特保’措施以保護其利益不受損害,我們是否也可以進行反擊?”深圳一家企業負責人如此問記者。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