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成藥不敵洋中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8日 15:35 羊城晚報 | |||||||||
關稅下降令“洋中藥”長驅直入,國產中成藥因研發投入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 本報訊記者 姚志德、通訊員 王劍鋒、朱珠 報道:中醫成藥出口海外今年雖然出現回升,但增長緩慢。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移植到香港、東南亞等地生產的“洋中藥”卻大舉進入內地市場。記者從廣東海關獲悉,今年1-5月,“洋中藥”向廣東出口猛增,廣東中成藥進出口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根據統計,從1998年起我國中成藥的進出口貿易就開始出現了逆差,并漸趨擴大。今年1-5月,廣東省企業共出口中成藥價值747萬美元,與去年同比(下同)增長10.3%,但是進口中成藥價值達3817萬美元,增長29.6%,無論是絕對值還是增幅,中成藥的進口都遠遠大于出口,進口與出口之比已經擴大至5.1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廣東中成藥對東盟出口萎縮,1-5月共出口159萬美元,同比下降15%。 有業內人士分析,出現中成藥進出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原因眾多:從進口角度看,一是加入WTO后,醫藥進口關稅下降造成進口持續大幅增長;二是各國日益重視植物藥的開發,普遍加強了植物藥、傳統藥特別是中醫中藥的研究,他們在觀念、資金、高新技術應用、技術裝備等方面優勢突出;三是“洋中藥”生產工藝先進,質量標準規范程度高,外觀精美,定位簡單明確,大多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國產中成藥在療效、質量上與進口中成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洋中藥”在內地市場越來越受歡迎。 反觀國產中成藥,國內生產企業開發國際市場的力度遠遠不夠。海關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對國際市場不熟悉,對開發國際市場有畏難情緒,此外國內藥企“多、小、散、亂”,對技術、產品的更新換代及新藥的研發投入不夠,重大或關鍵技術成果不多競爭力不強。 相關專家建議,國家應在政策上加強扶持中成藥產業,扶持有實力的相關企業和研究所加大新藥研發的投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國際營銷網絡,樹立自己的品牌。特別在制藥技術和質量控制方面,應向小劑量、療效高、起效快、服用、攜帶、儲藏方便的現代化劑型發展,并盡快建立完善的中成藥知識產權復合保護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