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車一族,估計最近都會被一個非常有感染力的廣告所吸引,而廣告主竟然是廣大顧客并不熟悉(盡管在業界大名鼎鼎)的汽車零配件提供商——博世。大雨傾盆、雷電交加的天氣里,一輛轎車疾駛在崎嶇的山路上。突然,雷電劈斷一棵大樹,斷枝剛好落在轎車的前方,危在旦夕。但是,擁有博世ABS系統的轎車,卻畫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輕松安全地繞過斷樹,化險為夷。通過這樣一個場景,博世將其ABS的防抱死性能表現得淋漓盡致,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在極盡優美的廣告背后,掩蓋的卻是博世勃勃的野心和精巧的布局。按常規思維來理解,像博世這樣的零配件制造商,往往將汽車生產廠家作為自己的顧客,一切的營銷策略都是圍繞汽車廠商來展開的。但博世卻沒有拘泥于固有的思維模式,反而超越汽車廠商來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認知,將營銷觸角延伸延伸再延伸,一直伸到最終顧客身上。而這樣的營銷轉變,所帶來的戰略價值和現實利益卻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在最終顧客群中建立“BoschABS”的消費性品牌,比中間性品牌有更為穩固的市場地位,市場基礎更為扎實,后來競爭者的進入門檻更高;其次,靠牽引顧客的購買意愿來引導汽車制造廠商的零配件采購,有利于增加博世在采購談判過程中的地位,從而在整個行業價值鏈中獲取更多的利潤分配;最后,掌握到主動權后,就將安全標準的制定權從汽車廠商手中搶走,有利于自己對整個體系的遠景規劃,始終領先競爭對手一步。由此可見,這則廣告不能不說是一個戰略性的廣告,是博世ABS品牌向最終顧客進發的號角。提及向最終顧客推進,就不能不說IT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英特爾,由其發起的“Intelinside”計劃頃刻間改變了電腦市場價值鏈上各個環節的平衡。通過該計劃,處理器從一個不被顧客認知的配件一躍變為電腦購買的主要參考依據,而英特爾也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名字變成品牌價值高達390億美元的IT巨無霸。甚至對于沒有“Intelinside”標志的電腦,顧客連看都不看一眼。
當然,與英特爾的品牌塑造相比,博世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目前,所有的車輛都在尾部粘有“ABS”字樣的標志,暗示顧客該車輛安裝有防抱死系統,言外之意就是“ABS=安全”。而博世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則是要徹底改變這一等式,變“ABS=安全”為“BoschABS=安全”。雖然與原有等式相比,只是增加了幾個字母,但對博世來講,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現在,博世已經嘗試通過廣告在最終顧客的心理認知中建立后一等式,然而除了對最終顧客的拉動之外,還需要解決汽車生產商的推動問題。只有在顧客的腦海中和制造商的車尾部同時建立起“BoschABS=安全”的概念,博世的品牌塑造才最終完成。顧客可以靠廣告來說服,而制造商則需要利益才能驅動。在這一點上,英特爾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博世可以通過支付部分廣告費,來換取汽車品牌廣告宣傳的搭車便利,并強化博世“ABS”在汽車選購中的重要性。另外,為了更有效地加深這種刺激,博世甚至可以支付少量費用,讓汽車生產商將汽車尾部的“ABS”標志改為“BoschABS”(當然前提是安裝了博世“ABS”系統的車輛)。通過這種推拉結合的營銷驅動,相信在不遠的未來,“BoschABS”將成為汽車購買中的保健因素——缺少了萬萬不可。
如果有那么一天,博世的品牌就會變得像英特爾一樣,不但業界談“博”色變,而且最終消費者也津津樂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