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一輪民航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已整整一周年。2004年7月8日,民航總局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在蘭州舉行儀式,民航總局將甘肅省內四個機場移交甘肅省人民政府管理,標志著國務院2002年6號文件規定的民航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這是繼1980年民航改變原來隸屬于軍隊的領導體制、走企業化道路,1987年民航實行航空公司與機場分立、組建國有骨干航空公司后,民航進行的又一輪重大體制改革,也是新
中國民航成立以來最徹底、最深刻的一次改革,是民航行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眾所周知,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民航長期以來一直實行政企合一、高度集中的軍事化、半軍事化管理體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民航全行業認真貫徹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推進民航體制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民航業的長足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原有的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已難以適應民航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2002年初,在長期醞釀和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改革民航管理體制的重大決策。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民航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04年7月,國務院2002年6號文件確定民航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全部順利完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民航發展需要相適應,符合民航行業發展規律并與國際接軌的新型民航管理體制基本確立。
———航空運輸公司與服務保障企業完成聯合重組。原民航總局直屬的九家航空公司和四家服務保障企業聯合重組為六個集團公司,于2002年10月11日掛牌成立,資產、人員由民航總局移交國資委管理。各集團內部改革重組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三個航空運輸集團公司順利實現了主業一體化。
———機場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根據6號文件規定,除北京首都機場和西藏自治區內機場外,其他省(區、市)原由民航總局直接管理的90個機場的國有資產和人員平穩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民航行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經過改革,建立了以民航總局—7個地區管理局—26個省(區、市)航空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為主體的政企分開、垂直領導的民航行政管理體制。民航總局、地區管理局及其派出機構轉變職能,將主要職責定位于民用航空的安全管理、市場管理、宏觀調控、空中交通管理和對外關系五個方面。
——空中交通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形成了民航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7個地區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32個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站)為一體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體系。
———空中警察隊伍組建完成并于2003年底上崗值勤。
——航空運價改革方案于2004年頒布實施。
改革為民航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成效已逐步顯現:
全行業安全綜合保證水平明顯提高。改革后的民航總局、地區管理局和新成立的省(區、市)監管辦加大了對航空公司、機場的監管力度,重點加強了對民航活動的現場監督檢查,指導督促航空公司、機場嚴格遵守有關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個航空運輸集團公司統一安全標準,統一運行指揮,整合安全資源,鞏固了安全保障基礎。各省(區、市)政府也明確責任,加強了對移交機場的安全管理。從2002年5月到2004年11月,全行業累計安全飛行超過500萬運輸飛行小時,創造了歷史上最長的安全周期。
民航資源配置更趨合理,企業規模擴大,實力增強。通過改革重組,航空運輸和服務保障集團公司資源配置趨于合理,資產結構得到改善,降低了經營成本,壯大了企業規模,抗御風險的能力明顯提高。2003年,在遭受非典的嚴重打擊下,民航全行業安然渡過難關。2004年,全行業實現了歷史上最好的盈利。
民航企業結構得到優化,航空運輸市場秩序趨于規范。聯合重組減少了市場主體,形成了以三個航空運輸集團公司為主,包括海航、上航、深航等航空公司的運輸市場主體結構,較為適應我國目前航空運輸的發展和市場需要,市場競爭行為得以規范。
政府行業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改革后的民航總局、地區管理局、省(區、市)監管辦作為政府行業管理機構,將民航企業、機場的國有資產管理職能交國資委和地方政府,專心致力于行使行業管理職能,創新行業管理理念,依法行政,健全行業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為民航行業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民航的積極性進一步調動。機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各省(區、市)政府把民航業發展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計劃,統籌安排,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民航改革也為民營資本和外資投資航空公司、機場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航空運輸實現快速增長。2002年,民航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6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8594萬人、貨郵運輸量202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6.8%、14.2%、18.2%,2003年在遭受非典嚴重沖擊下,三項指標仍比2002年增長3.6%、1.9%、8.4%。2004年,三項指標分別為231億噸公里、1.2億人次、277萬噸,比2003年增長35%、38%、36%,我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各締約國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為第三位,成為名副其實的民航大國。
民航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改革民航管理體制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民航體制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民航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我國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跨越的必由之路。民航改革的成功不僅為民航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豐富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尤其是傳統壟斷行業改革的實踐,對其他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此,我們要向為民航改革的順利完成作出貢獻的全體民航行業干部職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民航改革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國務院2002年6號文件規定的民航改革任務已經完成,但發展沒有止境,改革也沒有終點。當前,民航業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時期,影響民航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新的體制下已開始顯現,新的行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剛剛確立,也需要進一步完善鞏固。民航行業全體職工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部署,繼續深化民航改革,不斷完善民航行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首先,我們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在全面總結上一輪民航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現民航強國的目標要求,研究制定深化民航改革的總體思路。其次,要以民航總局黨委關于行業發展的“八個”新的思路為指導,進一步轉變行業監管職能,調整改革行業監管政策,建立完善與新的民航管理體制相適應的行業監管政策法規體系。第三,繼續推進民航企業深化改革,建立現代民航企業制度,優化企業結構,提高民航企業的整體素質,增強民航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第四,加速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公平公正的航空市場體系建立的步伐,理順民航企業之間的關系,維護民航行業的系統性,建設和諧民航。第五,按照建設“五種”政府理念的要求,完善行業監管體制,提高行業監管效率和水平。
回顧過去,民航改革波瀾壯闊,成績斐然;展望未來,深化改革目標明確,任重道遠。讓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新的起點上,開拓進取,大膽實踐,不斷深化完善民航改革,為民航業的持續、協調、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加速實現民航強國的目標,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來源:中國民航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