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專家8日作客新浪談中國企業如何海外競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16:52 新浪財經 | |||||||||
--中國企業如何迎接“跨國競購時代” 中國企業在全世界掀起了購并狂潮:中海油競購優尼科、海爾競購美泰、中移動競購巴基斯坦電信、五礦競購加拿大諾蘭達、明基競購西門子手機、聯想競購IBMPC......此前,也有專家提醒:日本許多類似于山水音響的世界知名品牌的價格已經下降到了可以讓中國企業收購的地步了。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成了一種動力。所以,更多的企業還在磨刀霍霍,
海外競購中,“豪賭者”的氣吞萬里固然讓我們激情燃燒,但是,我們發現,大多“豪賭者”要么鎩羽而歸、要么在之前和之后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什么企業需要海外競購?怎樣才能成功? 由新浪財經與經濟觀察報社聯合主辦的大型在線訪談活動“誰需要海外競購?--中國企業如何迎接跨國競購時代”將于7月8日10:30—12:00舉行,屆時將邀請清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彭志強先生、易觀國際執行副總裁楊彬先生作客新浪嘉賓聊天室,與網友一起討論中國企業海外競購中的經驗得失,《經濟觀察報》研究院院長清議先生將主持本次訪談,歡迎網友提問! 主題說明 最近,對于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的動作不絕于耳。比如中海油競購優尼科、海爾競購美泰、中移動競購巴基斯坦電信、五礦競購加拿大諾蘭達、聯想與IBM的交易、還有大肆炒作的TCL與阿爾卡特的合作、謠言四起的傳聞—寧波波導準備收購西門子苦卓絕的手機業務(此傳聞最終以臺灣企業明基對西門子手機業務的兼并而告終)。 人們對于中國公司的傳統看法是,它們只能在國內市場上競爭。但在中國入世后,中國公司已經不再只專注于國內發展,而是面向全球化發展。中國企業近幾年內在全世界兼并了很多公司,這不僅刺激了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且還可能對跨國公司造成威脅。 現在我們的問題不是中國企業是否有能力全球發展,而是它們是否能夠持續發展。這些兼并中包含了巨大的風險,聯想收購IBM公司PC業務的磕磕碰碰、TCL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后的業績下滑,以及長虹在美國市場的受挫,這都給中國IT企業國際化澆了一盆涼水。因為很多受兼并的企業有些以失敗告終,有些則在風險中艱難生存。這些都使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成了艱巨的任務。但只要中國企業設法堅持這樣做,它們將自然而然的全球化。 根據分析家所言,中國企業在國際化之路上走了一條捷徑,這就是海外兼并與收購。他們相信,就目前而言這絕對是正確之方。 因為正逐漸走向末路的大型硬件賣主已經準備好放棄公司,硬件產業的合并是在所難免的。這就是中國企業的優勢所在,它們擁有強大的財力支持與龐大的低酬高智力勞動力,憑借此優勢就能平衡收支帳目。但是,要在非常不穩定的硬件產業中取得成功,中國企業就必須在底造價基數和高制造能力以外做得更多。 中國國內市場已經幾乎飽和、國內競爭已幾乎達到了極限,這使得中國企業,如TCL、聯想及華為,不得不在海外市場上尋求發展契機。舉個例子來說,面對日益衰落的國內個人電腦市場,聯想公司不得不追逐出口市場。 中國企業國際化趨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企業需要得到先進技術來增強產品系列競爭力,已此取得新發展并打敗競爭對手。 相對于在海外創立一個品牌來說,海外兼并與收購看起來是一條更加容易走的路。中國公司已經開始通過海外兼并與收購涉足全球,不久將從中獲得豐富的回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