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日益多發貿易摩擦 中國商務部加速變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13:5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滕曉萌 北京報道 一位新的商務部世貿司司長可能于近期走馬上任。
7月3日,據本報記者在商務部獲得的信息,商務部正在研究提拔一名官員為世貿司司長——自從 2004年1 月原司長何寧調任美大司司長之后,這個重要職位一直空缺。 世貿司負責中國在世貿體制下的貿易爭端談判解決工作。今年以來,中歐紡織品談判剛告一段落,中美紡織品爭端又方興未艾……世貿司成為商務部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司。 7月3 日,也是商務部部長薄熙來56 歲生日。此時距離他2004年2 月29日正式上任,已經過去了490 天。這位廣受關注的明星部長和他所領導的商務部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不久前的中歐紡織品糾紛,只是一個序曲。7月11日,薄熙來又要披掛上陣,在中美商貿聯委會上和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討價還價。 薄熙來的壓力與中國進入“WTO后過渡期”有關。截至2004年11 月11 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滿3周年,這意味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3 年過渡期已經結束,從此進入WTO后過渡期這一新的階段。“國際貿易摩擦高發期”是此前專家們對“后過渡期”基本判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應對這樣的變化,商務部正在進行全面的變革。 適應變局調整機構 在后過渡期,商務部最引人注目的非常設機構當屬反壟斷調查辦公室。 它所負責的《反壟斷法》制定,被認為是后過渡期不可或缺的法規。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在談到如何應對后過渡期對外貿易環境時表示,“《反壟斷法》的出臺更有利于形成進出口貿易的良性秩序。” 2004年9 月成立的反壟斷辦公室由條法司司長尚明親自負責。據了解,全國人大可能在2005年10月對《反壟斷法》草案進行初次審議,這一爭議多年的法律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在政府層面上,商務部可以做的事很大一部分是完善關于入世的各項法律法規。”南開大學WTO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榮林說。 他認為,隨著政府逐漸退出市場,利用現有法規來規范管理市場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在入世前三年我國政府已經為法律法規和世貿接軌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反壟斷法》、《反傾銷法》、《反補貼法》等重要法律仍然亟待完善和制定。 反壟斷調查辦公室的設立反映了商務部的機構設置因應時勢變化而動的趨勢。 商務部世貿司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說,今年世貿司為了應對歐盟的REACH法規(“歐盟化學品注冊、評估和許可辦法”草案),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來評估其影響。而REACH法規將對后過渡期時代的我國化工產業造成重大影響,但是不少企業并不清楚這項法規,所以商務部世貿司主動成立相關小組進行調研,以了解企業反應和引起企業重視。 來自原國家經貿委的產業損害調查局,和來自原外經貿部的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的分工合作也在商務部的平臺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兩部委分頭執政時期,負責反傾銷、反補貼工作對外談判執行的公平貿易局的官員曾經抱怨,“國內市場怎么整頓,你還要從另一個部門去了解情況做工作。”但兩個局統一劃歸商務部之后,產業損害調查局對內組織調查、審核立案、發出預警,公平貿易局對外受理、立案并制定政策的分工已經形成。 據商務部一位官員透露,這一點上中國政府的辦事效率已經比美國還要高。因為美國商務部負責判定傾銷或補貼是否存在,而國際貿易委員會則判定其國內產業部門是否因此受到損害,只有兩者終裁一致時,才能采取反傾銷或反補貼的措施。 2005年,商務部還新設了一個職位: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由副部長高虎城兼任。4月30日宣布此消息時,實際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已經成立了一年左右。在此之前,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工作一直由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兼管。 “臨危受命”的高虎城是中國第一個常設的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社科院的一位專家說,“高規格地處理國際貿易談判工作,也是應對貿易摩擦越來越多的客觀需要。” 談判人才培養加速 但在商務部里,能夠擔當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的人選并不多。 在中歐談判后,商務部世貿司副司長俞建華感嘆,“作為WTO 的新成員,我們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們缺乏談判經驗,所以要做大量的功課,要做大量的技術測算。” 作為外交學院法學碩士和英國伯明翰大學MBA的雙料碩士,俞建華自外經貿部時期就參加了我國“入關”、“入世”的談判,擁有豐富的對外貿易談判經驗,而目前世貿司的負責人——副司長張向晨,則擁有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曾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系做高級訪問學者,談判經驗也是非常豐富。 但中國畢竟加入世貿時間不長,有談判經驗的人極為希缺。“而貿易摩擦談判的經驗很難學習,只能在實際中獲取。”世界觀察研究院院長馬曉野說。 前不久,年輕的商務部比較成功地和歐盟達成了紡織品協議,并且其中不乏充滿人情味的亮點——據商務部國際談判代表辦公室趙宏博士透露,當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得知歐盟貿易代表曼德爾森的母親病重時,曾多次打電話向曼德爾森表示關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承認,中歐實際談判結果也有遺憾之處,“缺乏談判人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發展中國家普遍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只能在實際中吃一塹長一智”。 其實商務部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5月底公布的《2005 -2008年商務部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中,商務部明確提出,“加速培養一批從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現代流通管理、法律、 WTO事務、公平貿易、對外援助、區域經濟和多雙邊合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和高級談判、翻譯人才”。 改進效率服務企業 原本,商務部成立之目標就是要實現“大商務部”格局,實現內外貿工作統一,服務企業。整合機構,整合人才,目的還是要提高效率,應對貿易摩擦和變局。 2003年,商務部剛剛掛牌成立時,其下屬司局分別來自三個不同的原部委:外經貿部、發展計劃委和經貿委。據記者了解,現在商務部所屬的 25個業務司局中,主要包括條約法律司、國際經貿關系司、世界貿易司、對外貿易司、機電產品進出口司、外國投資管理司、對外經濟合作司、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等;主要來自原國家經貿委的司局有產業損害調查局、市場運行調節司、商業改革發展司和市場體系建設司。 對此整合,李榮林解釋說:“經濟逐漸開放之后,內貿和外貿只是企業要面臨的兩個不同市場而已,特別是關稅比較低的情況下,企業可以自由選擇市場,因此內外貿完全可以統一起來考慮,區別不像以前那么大。” 因此,政府在協調內外貿市場的過程中,除了完善相應立法之外,能否服務企業也是一大挑戰,這就關系到政府的執行效率問題。 6月29日,浙江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在商務部網站上留言“出口許可證怎么分配?”按照相關規定,他的問題將在一天內得到簡短處理,5個工作日之內得到相關部門的答復。 商務部的網站建設和電子政務在業界一直口碑不錯。據商務部辦公廳透露,電子政務還將在商務部的效率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商務部部分司局正在嘗試文件網上辦理,視頻會議也在研究之中。 商務部被認為是中國辦事效率最高的部委之一,這不得不提到“十五條”的功勞。 “15條工作改進意見”,這對于商務部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愛恨交加”的名詞。 薄熙來上任不久,就制定了“十五條意見”,商務部內稱為“薄十五條”,包括文件的流通、外事活動流程等。如所有外事談話必須錄音,兩小時內將文字稿報送他本人,四小時內報送簡報;部里所有高層領導的手機全天24小時開通等。 盡管如此,商務部仍然檢討自己存在公文冗雜、會議過多、程序繁多的缺點。據商務部辦公廳統計, 2004年僅辦公廳審核的部內公文就在1.5萬份左右,負責批分的文電日均多達750 份,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革: “能不發文就不發文”、“一般性工作請示盡量控制在兩頁紙以內;超過3000字的報告應附內容摘要”、“會能不開就不開”、“會議材料要充分,與會前要做溝通”、“發言時間一般應掌握在5-10分鐘之內”。 工作效率的改變是一方面,商務部正在系統研究后過渡期的應對問題。張小濟透露,每一個重點行業都會做出自己的方案,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任以鋒證實說,商務部將把如何應對后過渡期寫入十一五規劃中。 不僅2005年是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在未來的5-10年內,由于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產業結構性矛盾,貿易摩擦不會減少,“反而會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東西”,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表示,因此中國不應該只盯著這3年,而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李榮林也認為,“即使挺過了后過渡期,后后過渡期怎么辦?”中國貿易在中長期內的可持續發展,是商務部下一步思考的重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