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7月前后,西北、西南部分景區再次群體上調門票價格,平均漲幅在50%以上,漲價最多的更高達200%!
從5月1日至7月初,連續3個月,國內掀起三波景區門票上漲熱潮。先是少林寺等自5月1日起漲價,再是6月1日起黃山、丹霞山、南華寺再漲,接著又是7月1日前后西部地區多處景點門票價格升級。據旅行社人士透露,此次暑期游前突擊漲價并未事先告知,讓廣東地區
旅行社措手不及,只得臨時調價,引起部分游客不滿。
雖然國家對重點景區經營權出售已幾番發令禁止,然而景區開發投資多、風險大、回收周期長,地方政府難以負擔,多只能采取市場化操作引資開發。為吸引投資保障出資者可觀的收益,政府部門常常選擇提價的做法。景區門票價格由所轄地物價部門管轄,一個縣市的一紙調價令便足以讓全國游客埋單,將漲價轉嫁至旅行社和游客身上。
旅行社如果不能選擇放棄漲價景點,通常會以如下方式應對:(1)再次轉嫁給游客,或者部分轉嫁給游客,但是廣東地區旅行社多,同行間競爭激烈,因而市場對于價格相當敏感,沒有旅行社愿意輕易提價,將門票上漲的價格直接打入產品讓游客買單,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2)調整產品組合,例如調整參觀景點、調整住宿酒店等,降低成本價格。這種隱性的操作不易被察覺,而且旅行社極易操作,短期內即可實現,然而無疑將降低旅游產品的性價比。(3)進一步做大市場,以規模效益彌補損失。比如可以和航空公司談判長期包位,與景區酒店簽訂代銷協議等,雖然這種操作周期長,難以迅速應對突然而至的門票上漲,卻是根本性解決問題的良方。不過只有資金雄厚的大旅行社才有資格玩這一游戲,中小型旅行社只能做第二手批發商。無論哪種方式都將增大旅行社的市場風險。可以說旅行社被迫接攬了門票上漲的大部分風險。
業內人士透露,廣東旅行社行業的凈利潤7%至8%,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此類推,即便以10%的凈利潤計算,如果丹霞山門票上漲50元,相當于擠掉了478元報價的所有利潤,旅行社利益何在?再次向游客轉嫁門票上漲的費用,是旅行社不得以而為之的最后一招。
對于游客而言,門票上漲對自助游影響最大,這部分游客不得不直接承擔所有漲價費用。而參團游客負擔的費用一般相對較少。如果門票漲價幅度過大,會導致相當的客人流失,特別是散客的流失。
旅行社和游客幾乎都不愿景區門票上漲,對于當地而言,上調門票的做法立竿見影,景區所在地政府部門或者開發商無疑悉數希望通過門票快速獲益,但這些愿望逼迫下的一些景區門票上漲有違市場原則,如同殺雞取卵。
不可否認,在游客和地方利益之間似乎有著難以協調的矛盾。而地方物價管理部門一般都會站在當地角度決策,極易使旅行社和游客利益受損。因而國家應該有一個制約機制,來規范景區盲目跟風漲價的隨意性,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編輯:欒春暉)(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