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將有338萬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同去年相比,畢業生增加了58萬,增幅為21%,再加上2004年畢業的,但還沒有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總共預計超過420萬的高校畢業生將在今年參加就業的競爭,如今就業崗位可說是“粥少僧多”,就業壓力很大。為此,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就業辦王爽老師說:“如果畢業生不擺正就業心態,他們日后的發展會很艱難。”
但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大都來自家庭和社會的輿論,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及從眾心理。現在的家長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他們灌輸的也大都是找理想的、體面的工作。再加上同學之間的攀比心理作祟,認為似乎只有留在大城市才算有面子,到了小企業,或者是去了邊遠地區,都是沒有能力的一種表現。
【高收入是擇業重要標準】
據王老師預算,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公辦大學的費用要在4萬元左右,而獨立學院的費用將更高,是公辦大學在校生讀書費用的2倍,大約在8萬-10萬元。不論是在哪類的院校學習,這筆高額的教育費用對一般家庭來講都難以承擔。
所以畢業生都想通過自己畢業后的經濟收入,在最短時間內收回讀書期間的高額投資費用。還有一些學生,家庭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優越,他們擇業時對用人單位的層次和能提供的各項待遇看得同樣重要。
在個人發展和高收入之間,65%的學生選擇高收入,35%的學生選擇更能發展個人才能;學生就業期間把經濟收入較高、有利于個人才能發展、工作穩定、工作所在地在大城市這四項列為求職時的首要條件。“有理想不如有錢,成才不如發財,有了經濟地位才有社會地位”的觀念在學生中普遍存在。
【僅有13%愿意回到家鄉】
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在選擇就業地域時有52%的學生選擇去經濟發達地區,35%的學生選擇到中等城市,愿意去基層或回到家鄉或到西北地區的只占13%;在選擇單位性質中有49%的學生選擇到機關、事業、科研單位,22%的學生選擇合資企業,而愿意去國企的占15%,愿意去民營企業的只有14%。
而現今民營企業在用人單位中所占的數量很大,需求畢業生數量也是最多的;教師、公務員、文秘、外企職員、技術員成為學生首選職業,選擇銷售職業的學生不到8%;工作初期選擇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學生占37%,選擇月薪在1500-2000元的占39%,選擇月薪在1000-1500元的占18%,選擇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6%;待遇方面要求提供食宿和“三險一金”的學生占70%,可有可無的占20%,不用提供的占10%。
王爽老師最后表示,學生不能正確、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給自己定位過高,對就業環境不能冷靜客觀地了解和分析,沒有看到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所帶來的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再加上過高的期望值使學生理想職業和現實出現不一致,從而導致了“有崗位不就業”和用人單位不愿意要應屆畢業生的現象出現,現在學生的就業心態需要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就業。
(東亞記者 陳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