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思睿發自上海
隨著我國生育高峰的到來,未來對教育需求也將高企,出于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高等教育的需求沖動依然很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職業教育還有多少發展空間,又擔當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日前就此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她明確表示,“我們希望留給職業教育空間大一些,機會更多一些”,因為在輟學率相對較高的農村,解決“三農”問題,把數以億計的農村勞動力轉化為取之不盡的高素質人力資源,職業教育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日前召開的全國民辦中等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披露,我國將加大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在3年內至少投入36億元用于發展職業教育。而吳啟迪也在采訪過程中提到,今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將按計劃在2004年基礎上增加100萬,達到650萬;到2007年,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
《第一財經日報》:在6月22日的2005上海教育論壇上,有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滲透的觀點,您是怎么看的?
吳啟迪:若一提“滲透”,職業學校的學生全走了,我不太贊成“滲透”。社會上的觀念還是希望孩子經過十年寒窗苦,最終能上大學,F在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所做所想的多半還是準備上大學,在這樣氛圍下的“滲透”很可能導致職業教育資源單向流失到普通大學,這樣勢必對我國人才需求結構造成不平衡。
但這個問題也要看具體情況:其一,農村的初中階段輟學率相對較高,在這里的普通教育中進行職業教育滲透倒是可行,一部分不預期進入普通高中的生源,可以開始在初中階段進行職業培訓,一兩年后在初中畢業之時就可以進入勞動力市場;其二,在高等教育中加強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環節是對的;其三,在大專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技能培訓,學生在拿到文憑的同時也取得特別技能證書。
《第一財經日報》:按照您說的這種情況,我國現階段是不是應該在農村地區擴大職業教育的整體規模?
吳啟迪:(職業教育發展)很大部分空間在農村。我國將進一步調整教育結構,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形成農村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齊頭并進的格局。
從我國現實國情出發,可通過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擴大職業教育整體規模。每年尚未升入高中階段教育的700萬~800萬初中畢業生絕大多數在農村地區。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培養大批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農民,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把數以億計的農村勞動力轉化為取之不盡的高素質人力資源,都必須充分發揮縣級職教中心在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我國是采取什么樣的具體措施以實現農村職業教育的推廣?
吳啟迪:我國已有“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專項建設計劃”,希望按照以就業為導向的要求,切實提高農村新增勞動力的素質,擴大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促進縣域高中教育的普及;廣泛開展以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提高培訓,培養農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帶頭人。
根據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配合當地農業現代化項目的實施,積極引進和開發農村科技致富示范項目,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形成為“三農”服務的信息采集發布網絡,引導農民走市場化、產業化經營的路子,有針對性地向非農產業轉移;為普通中小學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為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提供師資和技術服務。插圖/蘇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