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以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和改變人們生活的積極意義被全球14億用戶的擁有量得到證明之后,手機輻射卻成為一個產業的隱私被廠商追逐市場利潤的本能掩蓋起來。換句話說,產業隱私與公共安全的極端不對稱,正掩蓋手機輻射對人類未來的危害。
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電磁污染已成為人類健康的殺手。就像當初的電視機、電腦一樣,其電磁輻射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但隨著普及率的提高,由
輻射引發的疾患,終于促使標準化部門制定了相應的保護和限制措施,以監督產業界為使用者制造最為安全的產品。而在手機領域,至今還沒有這樣的標準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按照目前歐洲一些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手機輻射多少會對人類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科學家研究的結果,也證實手機輻射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損傷,對顱骨缺失人群更為明顯。只是目前產業界不愿意正視這種現實,一旦承認手機輻射對人體具有影響,全球14億的擁有量,即使按1%的影響算下來,這個數字也不得了。而這也是產業界將這種產業隱私“密封”的根本原因。
在醫學研究上有一門學科叫預防醫學,大概手機輻射應該歸到這類研究吧。既然是預防,事物的兩重性恐怕在手機上也不會例外。對手機產業來說,矛是為了更快地在市場上普及產品,盾是為了防止手機輻射對人類已經產生的、正在產生的、未被發現的危害。
其實,產業發展需求和公共安全本身也是一對矛盾體,問題是如何看待這對矛盾體。對于產業界來說,增加預防手機輻射的部件,肯定要增加一定的成本,但這種成本的增加,要大大小于犧牲人類未來健康的成本。而目前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產業界顯然在回避手機輻射對人們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在信息的傳達上明顯出現了不對稱。而這一涉及公共安全的產業話題,又顯然不是現有的醫學研究手段能夠解決的。
隨著產業競爭更多體現在國家競爭力的背景下,特別是涉及公共安全問題的產業和市場標準,政府在引導和監管等諸多方面的作用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說,在預防手機輻射的問題上,政府監管部門更應承擔主動推動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引導手機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會推動手機產業技術創新上的人本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