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社區遭遇成本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1日 07:02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任紹敏 實習生 龍晴 發自上海 在浦東金楊地區的一處社區內,花草使用的是自產的天然綠肥,來自兩臺日夜運轉的微生物有機垃圾處理機;清洗社區內的小路用的是處理過的中水;而晚上亮起的路燈則是利用太陽能的。
這是一個隨處可見循環經濟痕跡的社區。 馬仕瓊擔任這住友名人花園管理處經理已逾三年,他曾不止一次地接待參觀者,介紹小區推行垃圾分類及中水處理等的經驗。 馬仕瓊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小區共有兩臺有機垃圾處理機,每天能處理300千克的有機垃圾,一個月下來便是9噸。這些垃圾無論是送去焚燒或是填埋,垃圾轉運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而如今利用BF菌種就地消解,95%分解成水蒸氣與無害氣體,僅剩的少量粉末狀殘渣即是天然的有機綠肥,可以用于小區綠化,還有富余,可送給那些侍弄花草的居民,也避免了氮磷肥等對土地造成的污染。 “我們是在為環保減負。”馬仕瓊說,上海共有7000多個小區,如果都使用這種微生物處理機,每月可解決6.3萬噸生活垃圾,無須轉運,對環境和交通都有好處。 “上海是個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以后走中水回收是必然的。”馬仕瓊介紹說,住友的中水三級深化系統處理過的水可以達到上海市生活雜用水標準,用于小區綠化、保潔、洗車和景觀用水。 但是馬仕瓊也有自己的煩惱,“運行的成本太高了,又沒有政策支持”。 他以北方作對比說:“比如威海的中水回收就做得很好,因為北方的水價很高,超過規定部分甚至會達到每噸30元。情勢所迫,一定要采取中水回收。而且北方多數地方的水質比較差,經處理的水并不一定比自來水的水質差。北方有些城市還有政策上的補貼,比如有的地方規定使用中水處理免每平方米17元的排污費,這也是一筆很大的資金。但上海沒有這些情況。” 目前中水處理設備每月的運行費在不算折舊時為3000~4000元,每天能處理240噸生活廢水,但照小區的規模收集不到這么多的水,即使收到經處理后,小區也沒有能力使用完這么多中水,并且在建設時要預設更多的管道,用于維護的費用也相應提高。 垃圾處理方面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前期投入每臺機器需15萬元,而每月不算折舊的運行成本達到1000元。同時機器所需的菌種每半年就要換一次,成本達1000元左右。但政府的資金主要補貼給運輸部門和最后處理部門,對住友這樣就地解決垃圾的卻并沒有補助或政策性的傾斜,這都需要物業自己解決,而物業公司又不能擅自提高小區物業管理費。 “如果小區規模大一倍以上,就可以有足夠的生活廢水供收集,也能攤薄成本,當然處理后的水也可以物盡其用。但如果規模太大,由于管道太過復雜,大型水泵的成本也會成倍上升。”馬仕瓊也在思考著出路,“當然我們更希望的是政府方面實質性的支持,比如按處理量給予一定的補助。” 上海在2001年開始進行新建住宅使用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技術試點,當時有70多個小區列入試點范圍,希望通過試點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馬仕瓊說,很多小區由于運行成本高,微生物垃圾處理設備形同虛設。他期盼政府的政策能夠向他們傾斜,讓他們的嘗試能夠獲得經濟上的支持。 相關鏈接 所謂中水,就是將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回收后,經過處理可以再利用的水。中水起名于日本,對其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一般以水質作為區分的標志。 城市污水經處理設施深度凈化處理后的水(包括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再進行深化處理后的水和大型建筑物、生活社區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經處理后的水)統稱“中水”。其水質介于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亦故名為“中水”。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