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差異化服務的聽證會6月29日在上海舉行,又一家以低價為號召的民營航空即將“起飛”。但聯想到此前不少打出低價牌卻無法堅持的航空公司,很多人會擔心:春秋的低價之路能走多遠?
在民航這樣一個需要巨額資金投入的行業,如果成本構成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如果沒有足夠的飛機和網絡來實現規模效應,要做到實實在在的“低價”并不容易。
我們有必要看看航空公司的成本構成。有人說,我們航空公司的成本是國際化的,而航空消費卻無法達到國際水準。
此話不假。航空公司的成本有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之分。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機上餐飲、行李托運等服務項目,皆屬于可控成本。春秋航空推出的差異化服務,做的就是可控成本的文章。但可控成本在總成本中占的比例并不高,一般只在30%左右。更多的成本是不可控成本,主要包括航材、航油及飛機的起降費用等。航空公司目前尚不能自主購買飛機,也就缺少與飛機制造商就價格進行充分談判的可能。飛機是高耗能產品,國內航油銷售價格每噸較國際市場價格平均高出1000元。起降費用方面,我國航空公司也要支付比國外高許多的成本。這些不可控成本才是機票今后的主要降價空間。但航材、航油等一直處于壟斷經營狀態,航空公司對其無能為力。
低票價要靠背后的低成本來支撐,壓縮服務成本帶來的降價幅度不可能很大。低價航空能走多遠,不僅取決于航空公司的選擇和做法,還在于多年鐵板一塊的不可控成本如何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聽證會更大的意義在于把航油、航材這些深層次的壟斷問題推到前臺。倘若航材、航油等方面的壟斷局面仍不能打破,企業的不可控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低價航空恐怕還很遠。
作者:白天亮
。▉碓矗骸度嗣袢請蟆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