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俊發自上海
今年3月份發生在中國銅貿易環節的故事,目前有重演的跡象。
周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銅價格下跌了31美元/噸,但是當天公布的庫存卻下跌了1025噸。LME期銅下跌與一則傳言有關,市場傳言大約有4萬噸從上海轉口的現貨銅已
經到達LME在新加坡的倉庫。雖然周二LME公布的庫存數據并沒有對此有任何的體現,但是市場似乎對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并不懷疑。
由于5月份中國銅進口量和產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使得國內銅供求相對寬松。5月底,國內現貨銅價從37000元/噸快速回落至34000元/噸,整個6月,國內現貨銅基本在34000~35000元/噸之間波動。而國際銅價卻因為庫存在歷史低位等原因不斷創新高,對于銅貿易商來說,目前從國外進口銅到國內就意味著虧損,虧損程度最大的高達2000元/噸以上。“進口虧損太大,轉口貿易完全是可能的。”東亞期貨信息部經理陸禎銘認為。
“一些打算投入到中國市場、目前放在保稅區倉庫的銅,也有可能因無利可圖而轉往其他地方。”瑞谷投資金屬分析員王智勇指出,“其實這是銅在地域上的重新配置。”
目前的狀況與今年3月份很相似,當時由于國內現貨寬松,國內現貨價格遠低于國際價格,部分貿易商將上海保稅倉庫的銅轉銷至中國的周邊市場。“現在很多貿易商對后市比較看空,因此急于快速清理手中的銅。”實達期貨上海營業部喬思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采用轉口貿易的方式拋售,能保證不會虧很多。”
現貨銅從上海轉口至其他地區,目前雖然還很難證實,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由于銅貿易環境惡化,將影響中國未來一段時間銅的進口。今年3月底至5月中旬,國內現貨銅價由32000元/噸迅速上漲到了37000元/噸以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由于銅貿易環境惡劣,進口不足。幾個月后,同樣的問題再次擺在眼前。
目前國內的銅消費企業仍然采用“隨用隨買”的策略,企業的庫存并沒有在國內現貨銅相對寬松的時候增加。“雖然現在國內現貨銅并不緊張,但是34000元/噸的價格對消費商來說依然是很高的。”洛陽銅加工集團公司期貨部張雪峰告訴記者,“對消費商來說,如果增加企業庫存,資金壓力太大。增加100噸的庫存需要超過300萬元的資金,而且增加庫存后還需要進行保值,這又需要投入資金。同時,消費企業還需要投入資金安排生產。在現貨寬松的情況下,企業不會為自己增加這些壓力的。”
張雪峰同時指出,在現貨比較寬松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正在積極尋求規避后市價格變動的風險。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采用“訂單+期貨”的模式來組織安排生產了。
昨日,LME銅庫存增加了725噸,在亞洲電子盤交易中3個月期銅價格延續上日的跌勢,截至北京時間20:00,報收于3324.5美元/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