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慧琴發自上海
“RFID就像一個掛在頭頂上的餡餅,可能誰都沒有嘗到它的滋味,但是誰也不想輕易放棄和錯過它。”對于人們又愛又怕的RFID,北京物美集團(下稱“物美”)的一位人士如此表達了他的感受。
也正是RFID在中國零售領域“猶抱琵琶半遮面”局勢,注定了物美與RFID系統集成商實華開電子商務集團(下稱“實華開”)一段合作的難產。
RFID,這個在企業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先進管理工具,在中國投入大規模應用的時間變得模糊不清。
未啟動的“未來商店”
提起RFID在零售業領域的應用,熟知這項技術的人馬上就會想到世界第三大零售業巨頭麥德龍位于德國杜伊斯堡市的未來商店。據說,在這家商店里,智能貨架都配有電子價格標簽,不斷更新出最新的價格,同時通過無線電信號實現集中控制補貨;貨架旁的智能秤則能自動識別水果和蔬菜的類別,稱取重量,最后還體貼周到地為顧客打印出條形碼標簽;另外在商場出口處,掃描器可將帶有RFID商標的整車貨物一次性掃描,并能從顧客的結算卡上自動扣除相應的金額,根本看不到排著長龍結賬的情景。
麥德龍打造的烏托邦式購物激起了很多零售企業對于RFID的無限幻想,2004年6月份,物美集團總裁張文中表達了對PFID這項技術的認可及市場前景的看好,并聲稱物美將會成為中國首個RFID的“吃螃蟹者”。同年10月12日,物美與實華開在京宣布共建中國首家RFID示范工程店。根據雙方描繪出來的遠景,未來購物車上的RFID讀取器在瞬間就可以識別出所有商品的數量和價格,而銀行轉賬系統可以據此從顧客的賬戶上劃出相應的金額,收銀臺前的長龍將一去不復返,儼然一個中國式的“未來商店”。
如同沃爾瑪和麥德龍一樣,物美的思路也是希望先從自己開始,然后再要求商品流動的各個環節如上游的供應商、制造商以及第三方物流等都貼上RFID標簽,通過優化整條供應鏈以降低運營的成本。然而,時至今日,物美的“未來商店”遲遲未見啟動,在今年4月26日的全球RFID應用展覽會暨中國峰會上,實華開副總裁歐陽宇對媒體的解釋是,“由于技術調整等問題,目前示范店的項目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幾日前,記者從物美高管處得到確認,“物美并沒有上RFID。”不過,關于這段未果的合作,雙方似乎并沒有表露出任何要“終止合同”的想法,就如同那個“掛在頭頂上的餡餅”,懷抱著理想主義的張文中也許并不想輕言放棄。
成本難題
實際上,在RFID的應用推廣上,國內大多數的零售商們一直以來都顯得比較被動。
同樣作為商品的識別技術,相比傳統的條形碼,RFID的優勢是工作人員可以在一定距離之外對商品進行掃描,大大提高了貨物的處理效率和準確率。另外RFID標簽不僅數據容量較大,而且可以用于潮濕、多塵等污染比較嚴重的環境中,不像條形碼一旦撕裂、污損或丟失,掃描儀將無法掃描和識別商品。
然而,RFID在單體低價物品上的使用卻會導致成本陡漲。一位研究過RFID的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每個RFID的條碼需要花費20美分,即使能降到國外用戶能接受的5美分的水平,其價格還是比幾分錢一個的傳統條形碼高出很多,如果在牙膏、刀片、口香糖之類小物件上使用,很有可能超過物品本身的價值。此外,不僅僅是RFID條碼本身,零售商們還需要為應用而采購大量的配套設備,如讀碼器、軟件、網絡、計算機等,這將是很大一筆費用。因此從成本方面考慮,國內零售商只有等到置換舊條碼的花費降至他們可以接受的程度時才會行動起來。
另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認為,由于傳統的條形碼作為一種識別手段可以單獨使用,而RFID涉及到整個供應鏈中的信息系統問題,其推動的難度會遠遠高于條形碼。“現在在商業領域應用RFID技術做起來并不容易,這項工作必須要依靠供貨商去做,從生產的源頭開始跟蹤,才會對供應鏈效益的提高產生積極的作用,只在零售商這里貼無線標簽,其作用與條形碼并沒有實際的區別,在中國,要供應商和生產商都使用這樣的無線標簽,應用環境顯然不成熟。”戴定一指出。“信息共享的背后是利益的共享,RFID費用如何分攤成為關鍵因素。”戴定一解釋說。在這樣的利益體系中,RFID系統實施的成本將在整個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間分攤。然而對于這一點,現在供應商和采購商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大家都明白RFID在未來對雙方都有利,但最初由誰來推動成為問題。
推廣為時尚早
在零售領域,RFID最強勢的推進者當屬巨頭沃爾瑪。按照沃爾瑪的計劃,公司最大的100家供應商應從2005年1月開始,在供應的貨物包裝箱(盤)上粘貼RFID標簽,并逐漸擴大到單件商品,如果供應商們在2008年還達不到這一要求,就有可能喪失為沃爾瑪供貨的資格。
對于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來說,它的成本已經顯然到達了一個底線,因而路標自然就指向了技術變革。統計資料顯示,沃爾瑪的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16%,而國內連鎖超市這一數字則達到30%左右。據零售業分析師估計,通過采用RFID技術,沃爾瑪每年可以節省大約83.5億美元的成本。RFID有助于解決零售業兩個最大的難題:物品脫銷和損耗(因盜竊和供應鏈被攪亂而損失的產品),而現在單是商品被盜一項,沃爾瑪一年的損失就差不多有20億美元,而這種無線射頻識別標簽能夠幫助零售商把失竊和存貨水平降低25%。
而國內零售企業的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還有向下壓的空間,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本報記者,大多數零售企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規范化運作的經營管理體制,統一采購、集中配送率遠未達到規定標準,配送的不規范使規模效益很難發揮出來,他們在這方面還有改善和提高的余地。換句話說,他們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可能并不是非常高,因而不會太熱衷于投靠RFID陣營。況且,RFID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并不僅僅涉及RFID技術本身,而是一個龐大的應用系統,涉及到包括技術、管理、硬件、軟件、網絡、系統安全、無線電頻率等許多方面。這對國內的零售業來說,必將經歷一個“消化”的過程。
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沃爾瑪推行RFID雖不如想象中的順利,“30%的供應商積極配合沃爾瑪,將RFID集成到它們的發貨系統中,而另外70%供應商則采取拖延戰術。”但是絕大多數的供應商都心有余悸,“不貼這個東西,我的貨就沒法賣給它”,所以沃爾瑪從未喪失過力推RFID的信心。
但中國的零售業遠遠不如美國,也沒有沃爾瑪級的零售企業,即便是擁有5家國內上市公司和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百聯集團與沃爾瑪相比同樣不是一個重量級,對于供應商,國內零售企業既無“一呼百應”的號召力,也無“生殺予奪”的強權。由此看來,目前國內利用零售企業的力量來推廣RFID,仍然為時尚早。
背景資料
RFID
有一段時間,一則廣告在電視上播放率很高,其大意是:一名年輕男子在一家沒有售貨員的超市里逛,左張右望作古怪狀(有意誤導觀眾),并還不時將商品往風衣里揣。然后,此君“妄圖”跨過沒有看守的大門“溜之大吉”,卻不巧被門外巡邏的保安擋住了。正當觀眾以為這個“小偷”將要落網時。保安卻禮貌地將商品的結賬清單遞給了這位男子。隨后,話外音很合時宜地說了一句:有了某某,一切就這么方便!
沒有售貨員的超市,顧客隨便出入,商品的費用自動結清……要實現這一切,就不得不提到RFID技術,它便是上述廣告中的核心應用。
RFID(RadioFrequencyID)是一種被稱作“射頻識別”的技術,也稱“電子標簽”。這種非接觸式的主動識別技術,可以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獲取其相關的數據,無需人工接觸、無需光學可視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并且操作快捷方便。
供應商在對商品添加電子標簽之后,商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的過程,供應商和商家都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其中每個環節的具體情況。商家和供應商實現點對點的信息交換,從而使采購、倉儲、配送過程更加便捷,同時也方便了用戶,最終面對客戶的時候就會出現上述廣告上的那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