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報道
“我們與美國泰森的合作已經到了最后的階段。”福建圣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光明對記者說,“5年內福建圣農飼養加工肉雞將達到每年1.2億羽,銷售收入有望達到90億元。”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泰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Tyson FoodsInc.下稱“美國泰森”入主福建圣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福建圣農”),將打造中國最大的肉雞企業。而雙方“聯姻”的結局是,福建圣農這家中國長江以南目前最大的肉雞企業,將由“雞頭”變成“牛尾”。
入主在即
“我們已經向美國泰森提交了5份報告,接下來是談判的關鍵時刻。”傅光明向記者透露,“美國泰森不日將再次派員來福建圣農總部,雙方就一些關鍵問題進行最后磋商。”
此前,美國泰森已經委托普華永道等機構,對福建圣農進行了解,并為美國泰森作出了《律師法律文書報告》、《環境評估報告》、《風險評估報告》等5份報告。
美國泰森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雞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列第197位,是世界500強企業中第二大食品加工公司。美國泰森歷了70多年的成長,在全球80多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在美國雞肉市場的占有率為25%,2004年銷售收入245億美元。
“在中國,除了福建圣農之外,還有14家較大的肉雞企業,但美國泰森在考察比較后,最后選定了福建圣農作為合作的對象。”美國泰森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Mr.JamesM.Rice說。
據說,美國泰森選擇合作伙伴的最低門檻是年產值至少4億元人民幣,并且綜合考察當地的用電、用地、動物防疫、出口、安全、勞動力、稅收等。
“最關鍵的是,美國泰森必須占有51%以上的控股權,而進入美國泰森視野的基本上都是龍頭企業,他們不愿被跨國公司控股,從而受制于人。”一位熟知內情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一旦福建圣農與美國泰森的合資公司成立,由于對方將擁有控股權,董事長一職將由美國泰森的代表出任,福建圣農也將由家族企業變成股份公司,原來的實際控制人傅光明盡管還擁有股份,但其職務將從董事長一職變成CEO。
另外,福建圣農一高層透露,美國泰森入主福建圣農不僅僅是51%與49%的關系,可能控股的股份將超過51%,但究竟控股多少,“目前雙方仍在就最后細節進行交涉”。
“雞頭”變“牛尾”
對于在國內同行業中排名第四的福建圣農來說,與美國泰森這個世界最大的肉類生產商合作顯然是發展的良機。
但被美國泰森控股后,福建圣農將由“雞頭”成為“牛尾”。對此,傅光明的解釋是:“如果我們現在不與美國泰森合作,那么美國泰森將很快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
資料顯示,福建圣農去年的產值是10億多,生雞屠宰量3000萬只,美國泰森卻是高達285億美元,生雞屠宰量是200多億只。雙方力量懸殊。
“選擇與美國泰森合資的理由是它的資金、品牌、技術。”傅光明說,“美國泰森帶來的是1.5億美元的巨額資金,這筆資金比去年一整年福建圣農的產值還要多,這樣不僅可以依托對方的全球銷售網絡和力量壯大企業,同時還避免了與實力如此強大對手的正面競爭。”
傅光明稱,美國泰森入主后,福建圣農的發展并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還將鎖定在肉雞行業,只不過將比現在做得更深更廣。
“福建圣農選擇與美國泰森合資的戰略,主要是缺少資金。”福建圣農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
其實,福建圣農早在2000年就開始計劃上市融資,2002年成立了證券部,2003年就宣稱有望于當年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但不知什么原因上市計劃卻一直擱淺至今。
業界人士認為,2003年以來,由于飼料價格上漲、禽流感風波等原因,國內養雞業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態,而福建圣農在上市計劃受阻后,甘愿被美國泰森控股可能與此有關。
“擁不擁有控股權,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但企業一定要取得永續發展,繼續做強做大。”傅光明向記者表示。
“福建圣農選擇與美國泰森合作,可以看作是傅光明功成身退。”福建圣農一高層表示。
只有初中學歷的傅光明現任福建省九屆人大代表、福建省工商聯合會副會長,先后兩次入選富人榜。
“即使失去控制權,傅光明在福建的‘江湖地位’一樣不可動搖。”上述人士稱,“畢竟美國泰森是世界500強企業,1.5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將使傅光明成為招商引資的功臣。”
值得憧憬的還有,福建圣農將可能由此搖身一變成為國內最大的肉雞企業。
[財富故事]
傅光明的創業史
在福建圣農所在的光澤縣,傅光明和他的愛人、女兒絕對是一道特殊的風景,那就是他們分別坐著奔馳520、奧迪A6、寶馬3系去雞場養雞。傅光明的大女兒傅芬芳目前是福建圣農的副董事長,擁有15%的股份。公開的“秘密”是,傅芬芳就是傅光明的接班人。
福建圣農是1983年由傅光明向銀行貸款2萬元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創立,如今,這家企業總資產達到7.3億元,實現的產值占到了光澤縣國民生產總值的43%。
實際上,福建圣農做大做強的第一次轉機來自1992年的一個決策,那年傅光明用銀行的貸款從丹麥購買了一套價值30萬美元加70萬人民幣關稅的凍肉生產線。這條據說當時國內最先進的從生雞屠宰到分割到包裝等一條龍作業的生產線,不僅為傅光明掘取了第一桶金,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為福建圣農的國際標準化道路夯實了基礎。
“生產線買回來的第二年,凍雞就開始批量出口,年利潤高達3200多萬元。”福建圣農的一位老員工告訴記者。
而福建圣農的第二次轉機,來自洋快餐巨頭肯德基。事實上,正是1992年從丹麥引進的生產線決定了肯德基與福建圣農的聯姻。
1994年,肯德基在福州東街口開第一家分店時,在前往江西省共青城考察肉雞供應基地時,順道到福建圣農看一看,沒想到福建圣農的產品技術標準改變了肯德基的計劃,立即簽下了與福建圣農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
與肯德基牽手,福建圣農一舉成名。如今,肯德基南方市場賣的雞塊中,每4塊就有一塊是福建圣農的。2004年9月,福建圣農從肯德基的區域性供應商,上升至全國性核心供應商。
(張兆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