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進入新妥協時代 商務部否決許可證交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5日 10:05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陸瓊瓊 林凡 上海報道 稀缺資源會無償使用嗎?這種情況下,如何優化配置? 這可能正是商務部要面臨的問題之一。
作為中國與歐盟紡織品貿易談判的成果之一,目前中國紡織品的出口數量需要得到許可。但商務部出口許可證分配方案不可能滿足所有企業的需求,一些沒有自己領域分配數量不夠的企業,希望這個許可能夠轉讓。 6月2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明確,企業將無償獲得可出口數量,但將杜絕許可證的轉讓和倒賣。 目前的形勢是,很多企業對紡織品出口許可證分配方案并不可能完全滿意;與此同時,新的壓力即日又到,中美開始了新一輪紡織品貿易談判。 分配方案 商務部出口許可證分配方案,即《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各家企業的不同紡織品在不同設限市場的出口許可數量的分配,主要是根據此前12個月(2004年后7個月和2005年的前5個月);并且按照“前一體化時代”30%的權重,“后一體化時代”70%的權重來評價。決定各家企業出口許可數量分配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出口數量,而是出口金額。 這個辦法出臺之前,商務部邀請了全國62家大型紡織企業征求意見。 6月13日,毛女士參加了商務部在北京召開的與歐盟的談判結果通報會議。也就在那天,商務部提出擬以1-5月份的出口基數為準來分配比率。毛女士是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該公司是紡織業巨擘上海紡織控股集團旗下的企業。 若不是聯名上書,政府很可能會就這樣安排。東方國際和上海紡織控股兩家大型公司牽頭聯合74家“頗感委屈”的紡企陳述對基數的意見。6月16日,通過在南京開協調會的上海市外經貿委湯副主任呈交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 如果按前5個月的基數為準對這些大企業是非常不利的。毛女士所在的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盡量避開設限國家、設限產品,因此今年前5個月的出口才2000萬美元,而去年1-12月出口1.9億美元,但一些中小企業則在今年前5個月趁著配額放開的機會,出口金額非常大。 《辦法》出臺以后,施張根松了口氣,雖然他明白政策“不可能做到100%的公平”,但起碼政策出臺后他管理的服裝生產企業——深圳華絲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有信心接單了”,“國外進口商也有信心下單了,可以正常安排生產”。但是他擔心一些小企業下半年的生產可能會受限,也可能會影響到產品結構。華絲股份是深圳最大的絲綢服裝生產集團之一。 企業微言 浦江八達針織服裝有限公司正是施張根所擔心的那種企業。這家小公司的業務主管吳宏波告訴記者,過去配額時代都要通過中介公司得到配額。今年初配額剛剛取消,原本已經拿到了3000萬元的訂單,但是現在只能眼睜睜看著3000萬元打水漂。因為按照新方案的分配規則,他的公司拿不到那么多配額。 “新政策比原定的基數好多了,政府畢竟也采納了我們一些意見。”毛主任坦言。這個數字與期望的還是有點距離,她當然希望基數的時間段是以去年12個月為基準。 紹興大型紡織企業天龍集團業務經理沈興兔肯定會同意這樣的看法:“今年一到五月份出口到歐盟的十類紡織品只有12.5萬美元,按照現在的計算方法,我們拿到的額度肯定很少。” 沈表示,希望商務部可以對一些企業放棄不做的出口許可數量(會有企業認為生意太小不劃算而放棄)進行調劑,調劑的辦法通常會采用網上招標。“如果進行這樣的招標,我們會爭取。” “香港就可以買賣基數權,這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WTO事務咨詢中心專家李月印認為,“紡織品是中國最早市場化的一個行業,不希望最終走回計劃經濟的老路。”李曾是中國WTO紡織品與服裝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的談判代表。 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6月22日答記者問時已在管理、性質、數量等方面列舉與過去配額的本質區別,并且絕對杜絕對許可證的倒賣。 新的壓力 在國內出口數量分配問題依然存有爭議的時候,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將進入第二輪較高級別談判階段。6月25日,中國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高虎城可能將掛帥與美方進行磋商。 這個時候,中國有4萬余家紡織企業在等待出口配額。 “以我們出口的襪子為例,5個月就把2000萬打的襪子配額用完了,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干嗎?”洪亞杰正面臨著困惑,他所工作的浙江芬娜針織內衣有限公司主要向美國和歐洲出口內衣和襪子。“公司里甚至很多人要下崗。”他們公司已經準備開拓新市場,來規避歐美特保的風險。 “中美談判之后我們期待有利的政策出臺,但是目前,企業不應該給政府施壓。最多在政策出臺以前向政府提點意見。”上海東方國際集團綜合業務部部長郭福榮表示。而施張根甚至坦言“不看好”。 李月印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更加強硬。”所謂的“井噴”是歐美拖延取消配額的最終期限而造成的,現在中國政府與歐盟談判是一種妥協,即使比12.5%的增長率更高的數字也無濟于事。“‘井噴’的現象是暫時的,以后將逐漸趨于理性。” 6月22日,商務部發言人答記者問時已經透露,美國設限的產品是否適用新辦法要具體視磋商的情況決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