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收購案:出高價者能否得天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5日 09:38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宋海蛟 近日中海油擬跨國并購優尼科一事,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中海油近180億美元的全現金收購方案,高出先出價的雪佛龍石油公司近15億美元,使得這起跨國并購案的前景頓顯撲朔迷離。這段情節仿佛是《賭神》一片中周潤發最后時刻亮出底牌的場面,然而中海油能否像賭神那樣一擊致命,結果還不得而知。
優尼科是美國前十大石油商,由于其70%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位于亞洲以及里海地區,所以美國石油圈稱他更像一個“亞洲公司”。這種類型公司的并購戰通常是由“出價”來決定勝出者,但是優尼科花落誰家,決不會是“出價高者得天下”,掣肘的因素還有很多。 據悉,中海油方案一出,加州共和黨人理查德和鄧肯就向布什總統表示了異議;本周四,美國財長斯諾也表示,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布什政府會審慎對待優尼科并購一事;另外,美能源部長波德曼還強調,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也要介入此事。 美國上述反應并不出乎意料。如果雙方達成此項收購,這將是中國收購史上最大手筆,中海油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將提高一倍,儲量增加80%,將超過中石化,成為我國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石油公司。 美國政府對外資控制權給予嚴格限制的作法由來已久,行業涉及到航空、傳媒以及軍事,日本、巴西等國家的并購意向,也因種種理由被無情扼殺。年初,聯想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的一波三折,就可窺其一斑。所以,美國政府的干預是中海油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但是,中海油并不像中石油和中石化,后二者在委內瑞拉、蘇丹和伊朗等地的并購與美國在能源和戰略政策上產生了分歧,這可能是中海油在獲得美國政府支持方面的有利之處。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錢”是此次中海油收購上的一大籌碼,但“錢”也正是優尼科股東的隱憂。盡管中海油的CEO傅成玉的決心很大,曾表示:“我們開價是比雪佛龍要高,但就擬收購的石油天然氣資產而言,肯定是‘超值的’”。然而,美國國家承認的企業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和穆迪對并購一事的反應一致,將中海油有限公司、財務公司和總公司均列入了債信觀察負面展望名單。另一大評級機構Fitch的表態,道出了標準普爾和穆迪上述做法的原委:“這項交易將使中海油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僅銀行利息一項的支出就將達到10億美元”。 中海油債券的機構持有者,中國保險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士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擔心此項收購對中海油資產負債表和對債券持有人收益的影響。還有分析人士表示擔心油價對中海油未來經營的負面影響。 另外,在公司規模和經營狀況方面,雪佛龍2004年總收入高達1480億美元,是中海油銷售收入的33倍以上,雙方的差距較為明顯,這也是中海油競爭中的劣勢。 可見,這起可能改寫歷史、改變中國乃至亞洲石油格局的跨國并購案,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只有等到二三個月之后才能見分曉。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大幅提高,中國能源企業今后跨國收購的大趨勢將不會改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