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期,“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命途多舛。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剛剛平息,一場“綠色風暴”又將席卷中國機電產業,即將生效的歐盟環保綠色指令有可能讓中國機電產品再次受困于“荊棘叢生”的國際市場。
“雙綠”指令再指機電出口
歐盟的環保指令又稱“雙綠”指令,是指《關于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WEEE)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今年8月13日WEEE將正式生效,ROHS指令也將在明年7月1日生效。根據商務部門的統計,兩項指令將使我國300多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受到影響。
然而更讓國內機電企業擔心的是,這兩項指令最早在2003年2月13日的歐盟官方公報中發布,2004年8月13日轉換為正式法律。不同于紡織品貿易爭端,兩指令不能通過WTO協調機制談判解決。
WEEE指令要求,“生產商”包括其進口商和經銷商在指令生效以后,負責回收、處理進入歐盟市場的廢棄的電氣和電子產品,并在今后投放市場的電氣和電子產品上加貼回收標識。明年7月1日生效的ROHS指令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歐盟市場的電氣和電子產品不得含有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等6種有害物質。
近年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以年均超過40%的速度增長,出口基數迅速擴大,大進大出的格局業已形成。隨著整體外貿的快速增長,自去年9月份開始,機電產品出口基本與整體外貿出口增幅同步。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電輕紡科科長杜洪濤說,這兩項指令實際意味著歐盟成員國的電子電器回收成本將本著“擴展的責任原則”,轉嫁到電子產品制造商身上。指令涉及了大型家用電器、小型家用電器、IT和通信設備、消費產品等十大類、近20萬種產品,幾乎涵蓋我國所有的電子信息產品,國內家電企業的成本將因此提高10%左右,出口價格上漲15%左右。
“中國辦法”難產 企業無奈應對
歐盟在其官方公報中發布這兩項指令后,信息產業部就已經開始醞釀相應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遺憾的是,兩年過去了,這個《辦法》還是處于征求意見階段。
目前,國內一些有實力的大型家電企業已主動出臺措施積極應對這兩項指令,如海爾集團已投入人民幣近400萬元在青島總廠改造了3條液晶電視機生產線,推行“零鉛工程”。海信也已完成生產線的無鉛焊改造等工藝流程;在元器件采購等環節,開始對產品所用零部件、原材料等進行專業分析測試,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原材料不予豁免,并進行相關替代品的選擇或研制,以及大量的質量跟蹤檢測等工作。
但必須看到的是,更多的電子電氣產品出口企業沒有真正意識到兩指令帶來的危機。根據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各地分支局對轄區內出口歐盟幾十家機電企業的調查,僅有海爾、海信、澳柯瑪三家企業對指令比較重視,小型出口企業幾乎全部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準備放棄歐盟市場將出口轉向別的國家。湖南省有關部門也調查走訪了15家機電出口企業,結果表明僅有2家企業對兩指令關注較早,現已基本按指令要求進行生產,僅占受訪企業的13%。
一些家電企業表示,目前最緊迫的,莫過于有毒有害物質的替代物問題。但整機廠家目前還無法解決替代物問題,因為電子產品的元器件都由上游廠家提供,而上游元器件廠家目前在國內就有上千家之多,芯片核心技術廠家又都在國外,所以替代物的研發是一個龐大細碎的工程。
企業不得不交的“學費”
面對歐盟的“綠色壁壘”,處于十字路口上的中國機電企業,該應對還是該放棄?采訪中多數人認為,這兩項指令雖然會對中國機電企業出口造成巨大影響,但同時也迫使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商加快環保綠色產品的研究、設計和產業化生產,這也是機電產品生產大勢所趨。
海信集團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電子垃圾回收是世界環保的重點內容,企業只有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才能真正與世界同步,在出口領域不至于屢次遭遇“環保壁壘”。歐盟“指令”將促進我國電子電器工業的技術進步,改進產品技術構成,調整產品結構。
山東省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主任李民生說,歐盟的綠色指令并不是專門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所有人都必須遵守,但對發展中國家來講更為迫切和棘手。
據了解,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如合計銷量占歐盟電子產品銷售市場14%的日本索尼、美國惠普等四家公司已達成協議,攜手組建一個專門采購報廢電子電氣產品運輸回收服務的聯合服務采購公司,通過規模效益和公開招標及使用歐盟現有專業回收設施等策略最大限度上降低自己報廢產品的回收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可持續發展是時代的主流。生產及使用綠色環保產品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國政府應進早制訂和出臺限制使用有害物質電子電氣產品上市銷售的法律法規;鼓勵企業盡快開發研制替代材料;同時還要積極吸引國外環保型材料研發生產企業來華投資,增強我國相關環保材料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國內企業和協會也應迎難而上,主動與歐盟電子電氣生產企業加強交流,探討雙方合作回收和技術合作的可行性。
作者::劉寶森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