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葉靜 發自北京
歷年來因氣候變化而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損失正在不斷加劇,今年南方災情的損失目前還無法精確統計,而去年的東南亞海嘯已經讓許多國家更清醒地意識到災害預警系統的重要性。
“我國的氣象預警機制還是比較完善的,氣象部門和水利部、防汛總指揮部等部門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國家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副司長王邦中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氣象部門會將觀測到的情況和分析結果及時和相關部委溝通,共同做好預警。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融資倡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風險。由于自然災害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每10年就翻一番,按照目前的趨勢,未來10年間,因為自然災害對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將達1500億美元。
“根據我們的測算,我國氣象預警的投入產出比為1:40。也就是說投入1元錢用于氣象預警,其挽回的損失將是40元錢。所以加強氣象預警對于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非常重要。”王邦中說。
據介紹,目前我國已有4000多個氣象站,幾乎普及到每一個縣,能夠及時監測到全國氣候變化情況。而國家氣象局和各地氣象臺的氣象及氣候預報已經比較精確。雖然局部地區,比如個別鄉鎮的突發天氣變化暫時不一定預測得到,并不會影響整個氣象預警系統功能的發揮。
對于近期觀測到的今夏氣候特征,王邦中表示28日國家氣象局經過會商后,將會提供給水利部。國家氣象局也在考慮和水利部聯合發布洪水災情,以進一步做好預警機制。隨著北方主汛期的到來,國家氣象局也提醒在繼續加強南方防汛工作的同時,也應注意北方的汛情,特別是黃河上中游的防汛。
根據國家氣象局的觀測,最近南北兩地的“水深火熱”將告一段落,災情也將會有所緩解,但是今夏南方防汛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國家氣象中心的觀測顯示,今年夏天我國南方依然多雨,再加上今年臺風活動路徑與去年有所不同,可能會對我國南方造成嚴重洪澇和風暴潮等災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