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波 發自廣州
自經營性土地公開出讓制度實施以來,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像今年這樣,創造了那么多的激動人心的拍賣場面。短短3個月內,廣州的新商務“地王”、住宅“地王”紛紛出籠,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廣州土地拍賣的紀錄,而眾多爛尾樓、爛尾地也紛紛重獲新生,這表明了開發商對于土地的渴求已經到達一個新高度。廣州地產的“造城”年代已經一去不返,取而
代之的已是土地緊縮新情勢下的“精耕細作”開發。無論是大開發商還是政府,都紛紛采取了措施以應對目前樓市出現的用地緊缺現狀。政府:“大赦”爛尾地
今年以來,廣州對盤活閑置土地包括爛尾地作了很多努力。繼土地閑置費標準出臺,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爛尾地問題后,本月還出臺了免除滯納金及出讓金可分期繳納等規定。
6月,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發布了《關于廣州市爛尾地塊土地出讓金及其逾期滯納金收繳問題的通知》,其主要是:廣州的125宗爛尾地中,只要在今年9月30日前繳清地價就可免罰歷年滯納金。而對2005年12月31日前完善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爛尾地塊,其土地出讓金繳交時間仍按照2004年以前的規定執行。
也就是說,廣州現存的125宗爛尾地如果能及時盤活,不但可以免交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的滯納金,而且還可以獲得“大赦”,不必依照從2004年初實施的土地出讓金一次性交清的規矩,而是可以按照之前的規定進行分期繳清。這將大幅度減輕接手商家的負擔。
對此,多位開發商則對減免滯納金的措施表示歡迎,認為可增加入市信心。新城市房地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這批爛尾地“爛”的時間太長,大部分項目地價滯納金占了地價的20%~30%,有的項目地價滯納金更幾乎與地價相等,政府減免了滯納金,新的開發商才容易接手項目。
而且按照2004年以前的規定來繳納地價,一些總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爛尾地,只需要在兩年內繳清地價,比如今的半年內繳清所有地價的壓力大幅減少,有助于增加開發商接手的興趣。
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廣州原8區一級土地供應量為110.2446萬平方米,這125宗總面積51.5萬平方米爛尾地幾乎是廣州全年土地供應量的一半,而且其中不少為目前緊缺的住宅用地,如果能盤活將為廣州的住宅土地供應市場有效“解渴”。開發商:從開發向經營轉型
雖然爛尾地的盤活可以有效緩解目前市區住宅用地緊缺的情況,可是由于大面積的地塊難以再像以前那樣輕易獲得,除了在拍賣場上激烈爭奪外,眾多以開發大規模住宅小區為主的開發商紛紛珍惜起手中的土地儲備,有的加大商業部分的比重,有的則從“拿地——開發——銷售”的模式走向“長期經營模式”。
素來以住宅開發為主的富力地產,從去年開始在珠江新城建設8個商業項目,其中兩座酒店只租不售,其余的寫字樓項目則租售并舉;城建集團在未來3年內將增加商用物業面積60萬平方米,近半數為自有經營,加上其現有的商用物業如天河城、白馬大廈、維多利廣場、南沙的寫字樓及酒店等,預期其商用物業未來將過百萬平方米,比重遠超住宅物業;從去年才開始步入商業地產的保利地產目前在珠江新城及琶洲都有高檔寫字樓在建,面積達數10萬平方米,而且也是走租售并行的路子。
新世界地產在珠江新城的豪宅凱旋新世界素來采取惜售策略,而今年內開發的酒店式公寓只租不售,將作為自有收租物業長期持有;僑鑫集團繼開發了廣州最大規模的豪宅樓盤之后,下一個項目是在珠江新城建設高級酒店作為長期收租物業;就連剛剛進入廣州新加坡雅詩閣集團,雖然投資了1.68億元在廣州天河東路開發了廣州雅詩閣公寓項目,但卻宣布只租不售……
作為房地產服務及投資管理公司的仲量聯行,其服務的海外基金大多會選擇購買一些現有的物業通過專門的管理以提升其價值后再進行租賃,但卻不會出售。
廣州的開發模式曾經經歷過拿地——等待升值——轉手,以及拿地——開發——銷售兩種模式。但是在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拿地——開發——銷售”模式開始受冷落,“開發——經營”甚至“經營——管理”的全新模式開始走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