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空調市場 血色黃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3日 09:45 經濟視點報

  經濟視點報記者 李 陽

  “東洋電機”也倒下了……有專家表示空調行業的激烈競爭顯示了洗牌效應,雖然空調品牌已從2000年的400個降到今年的50個左右,但頹勢不會就此止步,“預計到明年只剩15個左右”。

  “變頻技術”、“價格大戰”、“超值服務”等新老“戰術”,能否使一些廠家成功止頹?

  在銷售旺季來臨之前,又一家知名空調品牌倒下了。

  黑馬:退出舞臺

  前兩年被業界譽為空調黑馬的東洋電機(空調品牌“TOYO”)近日已全面停產,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從樂華、迎燕兩個老品牌的倒下到東洋的慘敗,空調行業的激烈競爭顯示了洗牌效應。有資料顯示,空調品牌已從2000年的400個下降到今年的50個左右。

  “東洋空調的倒下不是第一個,也絕非最后一個。”一家電河南辦事處經理如此斷言。

  事實上,伴隨著去年原材料成本的上漲,而零售價卻沒有大幅提高,已經讓不少中小空調企業陷入了沒有利潤的困境。今年新的能效標準出臺,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調行業的門檻,也增加了中小空調企業的生存難度,從而加速了洗牌。

  企業:面臨攤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陸刃波早就指出,2005年的空調競爭不是大與小的競爭,不是價格競爭,而是回歸到品質和品牌的競爭。

  在2004年的空調業大“洗牌”中,小鴨、威力、光大等品牌紛紛退出空調業,萬家樂、樂華等品牌轟然倒下。有專家表示,在今年的這場規模淘汰賽中,行業整合的步伐將加快,空調品牌將進一步向大型制冷企業集中。

  與此同時,一種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各廠家不約而同地面臨兩大壓力:庫存壓力、伴隨著價格上漲及能效標準出臺的成本壓力。

  目前,中國空調實際年產量在6600萬套以上,即使除去出口的2300萬套,還有4300多萬套要消化,而中國空調年需求量約為1500萬套,這意味著中國空調過剩量在2000萬套以上,這就是庫存。庫存勢必會造成企業極大的資金壓力。其次,2005年空調原材料上漲很厲害,現在,企業要求漲價的呼聲很高,就是迫于生產成本的壓力太大。

  “當前,中國的空調市場品牌,會進一步減少,預計到明年只剩15個左右。”華凌電器河南分公司經理劉昀告訴記者。

  看來,今年是一些缺乏競爭力的空調品牌走向死亡的最終時間,也是一些品牌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鞏固和提升市場地位的開始。

  價格:制勝良藥?

  原材料上漲,廠家不堪重負,也在喊漲,與商家努力營造降價氣氛的行為截然對立。因此,也有人認為,廠家其實是在玩"拖"的策略,他們在制造一種漲價的期望。但是,價格的制定是由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在目前空調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產品成本的上漲并不必然帶來產品價格的上漲。

  越來越多的企業萎縮了廣告投放量,轉而加大終端促銷力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市場競爭成熟度正在加強,大品牌的戰略位置不斷顯示出較強的話語權,其參與市場行為的理性化將有效地帶動其他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行業的規范化。另一方面,消費者行為理性。往日的價格戰在終端賣場上已經很難有效拉動銷售,作為廠家而言,自然要考慮其他方式,比如加大促銷力度,延長產品保修期等。

  因此,隨著原材料的漲價和新的能效比標準的實施,盡管各個廠商不同程度上上調了產品價格,但是,也不約而同地加大了促銷力度,“事實上,算來算去,大部分空調是不升還降,消費者掏出的多了,但得到的回饋也多了。”一賣場負責人如是告訴記者。

  變頻:發展之翼?

  在節能大行其道的今天,變頻空調無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據悉,日本市場上的空調現在已經有90%是直流變頻,在其他發達國家也達到了70%,直流變頻儼然形成了風靡全球的大趨勢。而在國內,海爾、海信等主要生產企業也在大力推廣。那么,變頻技術是否代表了空調產業技術的主流和未來發展方向?變頻技術是否會成為產業門檻從而淘汰部分品牌?

  “變頻正在為消費者所接受,比起去年有所進步,但是,短時間內依然不會成為消費者取舍的關鍵指標。”前幾年在變頻市場一直曲高和寡的海信,看到了變頻市場更多的曙光。

  據了解,變頻空調作為一種市場產品,還是需要市場的推動。而市場上,廠家、商家、消費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消費者可能對于變頻空調還沒有達到認可和完全接受的程度,隨著市場化行業的提升,應該會越來越好。 

  服務:終極太極?

  服務牌將是2005年空調企業間除節能牌之外的又一張競爭王牌。具體體現將是一方面做承諾,一方面做執行。

  格力空調2005年1月1日起率先將其售后期延至8年,志高空調也打出了除壓縮機免費保修6年外,其余所有零部件均可在10年內免費更換的口號。有人說,服務期的延長,體現了今年空調競爭的又一特點:服務大戰。

  不過,“服務大戰早在3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海信負責人說。當時,海信將集團的售后服務單列出來,成立專業售后服務公司——賽維服務,提出了售后服務產業化的大命題。賽維除了提供海信的產品售后服務外,還為飛利浦、索尼等公司提供服務。應該說,各空調廠家今年大打服務牌的行為,是一種延伸和加強。也是應對市場沖擊加強自身調控的一步關鍵棋。

  廠商:聯盟救市

  日前,國美聯手海爾掀起6月空調熱賣風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以“世界品牌、中國驕傲”為主題的戰略性聯合營銷活動,加速促進廠、商、消費者“三贏”。

  據了解,這種全國范圍內的排他性合作促銷模式在當前家電市場還是首次,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渠道為王,產品制勝”的趨勢下,大制造、大流通強強聯合早已成為空調消費市場熱銷的合作模式。

  業內專家認為,這種名牌制造業與名牌流通業的強強競合,定會給海爾與國美帶來更廣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這種建立在雙方利益基礎上的戰略聯盟能走多久?河南國美表示:“這種階段性的合作,至少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盡管是階段性的,但此一系列大手筆促銷無疑將掀起一場五一節后中原家電市場銷售的高潮。”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謀求新的突破點,加強與強勢品牌的合作與共贏。

  趨勢:價值為先

  事實上,雖然價格一直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但是,從目前的市場競爭來看,價格手段已經很難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角。同等條件下,品牌、質量、服務等其他手段的影響力正日益凸顯。

  “決定企業能否生存于市場,價格不是唯一決定因素,價值才是關鍵指標。”一位資深人士如此評價。與此同時,更多的廠家通過推出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帶動銷量大幅增長;通過規模優勢降低成本,實現價格良性下降;企業獲得的合理利潤,再用于技術革新。

  事實上,東洋的倒下,也恰好印證了品牌之間的競爭重點在于規模、成本和品質等富含價值的內在方面。

  “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廠家的渠道模式也是競爭的關鍵,越來越多的廠家借助商家加強終端促銷建設,同時大力開拓二、三級市場。”新飛電器相關負責人補充認為。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美、蘇寧等一批全國連鎖巨頭的網絡同步重心下移,全國范圍內品牌布局必然發生重大變化,以連鎖終端為龍頭的空調品牌行業整合,將成為2005年空調行業發展的一大特色,而這種整合的焦點將集中體現在由價格戰向價值戰的轉移上。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瘋狂青蛙
瘋狂青蛙瘋狂無限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