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石油產業基金 全球石油輸出國進中國的鑰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1日 11:22 中國新時代 | ||||||||
百億資金規模的石油基金去又復來,它能帶給中國民營石油企業怎樣的夢想? 文/本刊記者 陳益鋒 沉寂多年的崔新生終于“對自己有了一個交代”,由他發起的有100億資金規模的中國石油產業投資基金,終于邁出了關鍵性步伐。
記者在崔的牛皮紙信封里,看到一份已簽發的基金認購意向書,份額為3億美金,其中參與認購的成員分別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等6國石油聯合體的國家投資銀行。 “石油基金所做的最重要的意義是提供一個模式,給跨國公司和中國民營油商的雙方提供謀取利益的一個工具。”資深產業投資基金專家、中國基金論壇秘書長崔新生對《中國新時代》如是說。 美國媒體的評價是:崔和他的基金也許是全球石油輸出國進入中國市場的一把鑰匙。其實,在中國石油市場即將全面放開、商務部提高成品油門檻的雙重背景之下,類似崔新生們的產業基金更加具有救市的意義。 石油民企聯合體擱淺 2005年6月16日,中國長城石油聯合公司(以下簡稱長城石油)還沒有如期正式掛牌。在內焦外困的雙重尷尬下,這家石油民企聯合體還是被寄予了突破中國石油壟斷局面的美好愿景。 長城石油醞釀成立是從今年1月石油產業基金的夭折之后開始的。據介紹,長城石油的股東數量可能達到100家,預計總資產將達到50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成立的同時還計劃成立6-7家下屬股份公司,成為覆蓋石油上中下游產業,集勘探、開采、煉制、物流、銷售批零、進出口為一體的大型石油集團公司,并謀求整體海外上市。 但《中國新時代》從石油商會內部人士了解到,目前長城石油所募集到的資金僅僅十幾個億左右,而且股東的身份來自包括石油、房地產等各個行業,從而在行業技術性和資金規模上影響了長城石油的前進步伐。 “希望民營企業聯合起來,這個想法很好,但是股東結構不科學、沒有好的計劃書、沒有為參股企業很好著想。”正是存在上述問題,業內人士說,現在長城石油的每一次召集大會已經被戲稱為“搏傻會”。 眾多民營企業也選擇了觀望的態度。 曾作為石油業商會秘書長的崔新生認為,長城石油肯定能成立、運作,甚至能海外上市,但中國石油民企的互信程度差將是它今后的心病。這也是崔進入石油行業半年多來,經歷了石油商會內訌、石油基金夭折等風波后的感觸,他總結說:長城石油的參與股東心態急躁,各有算盤,共識不好。 民營油商的困境 在1990年代,當時的成品油煉制、批發和零售并沒有受到政策的管制,對于早期的中國民營油商而言,可以說那是一個自由發展、賺取差價的年代。但是,1999年國家經貿委等8部門出臺《關于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38號文)之后,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名正言順地控制了國內的油源和定價權,致使許多民營油商只能游離在雙寡頭壟斷的陰影之下。 因此,崔新生對于目前中國石油民營企業下的定義是:嚴格意義上講已經不是行業中人,因為作為產業鏈的下游民營企業,似乎和賣醬油的門市部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更為嚴峻的是,民營油商面對的將是如何與外資企業“共舞”。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的承諾時間表,2004年12月11日之前準許外國資本進入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2006年12月11日之前準許外國資本進入中國成品油批發市場。對外開放意味著市場的全面放開,民營企業似乎再次看到了自由的曙光。 但荊棘路才剛剛開始。 2005年6月2日,商務部發布的《成品油批發企業經營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被視為未來中國成品油批發企業的“從業資格標準”。其中要求申請企業必須從事兩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經營業務,并且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 民營油商面臨著“斷頓”危機。因為目前國內油源、加工、銷售都掌握在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手里,國家不配給油源,民營個體企業只能從兩大集團、地方煉廠或進口企業搞到一些油源來維持生計。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初步調查統計,八成以上的民營石油批發企業不能達標。 但支持此政策的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政府方面在外資進入前的提前發力,發出的信號已經很明顯,就是希望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小企業退出。 民間契約解決油源 有人說,石油基金的第一次夭折,對于目前的中國石油民企來說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按照當時石油業商會的計劃,石油產業投資基金目前應該已經運作,包括石油銀行、石油期貨在內的金融工具,將給石油民企提供良好的國際對接平臺以及帶來培育資金。 這次夭折也使得崔新生就此退出石油商會。之后,崔新生抱著“必須給自己一個交代”的心態,隨即發起了中國石油產業投資基金,并作為規劃和輔導人。 在計劃募集100億的石油基金中,“股權換油源”是核心方案。按照方案,認購基金的海外輸出國企業一方必須既要有資金又要有油源,而對民營企業的選擇標準則經過了層層篩選,資產規模一般在5-6億左右,同意出讓企業部分股權。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前所長、著名能源戰略專家周鳳起對于“股權換油源計劃”的評價是:“大手筆”。 在崔新生出示給《中國新時代》記者看的那個牛皮紙信封里,還裝著中國石油民營企業的調查報告以及股權出讓意向表,對于崔新生來說,這似乎意味著比引入外資更為重要的工作。 “石油基金不能說是最好的形式,但在目前階段是最恰當的。”崔新生說,“畢竟,中國石油民營企業還是一個相當弱勢的營運群體。”因此,在2006年底市場全面放開之前,必須盡快尋求資金和油源的平臺,而不是一味的想去和中石化、中石油等國內巨頭以及外資企業抗衡。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石油產業是一個政策性很強、并以國有石油企業為絕對主導的市場,現在的石油民營企業大部分集中在產業鏈的下游,隨著行業壁壘的提高,以及外資的進入,民營石油生存空間日漸堪憂。 但作為民營企業一方,目前的聲音卻過多關注于政策扶持,而不是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這與政府所期望的健康市場并不符合。而站在外資企業角度,幾萬家民營企業將是他們考慮合作的重要選擇主體,但由于雙方初期的不了解,急迫需要一個對接的工具。 石油基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盡管,包括石油基金、外資以及民營油商在內的三方都出于謀求利潤的出發點而為,但從能源安全角度上講,他們通過民間契約的形式,和平解決了中國石油輸入的能源問題,在中國石油供給的上游鏈條謀求了新的突破。 “我們接觸了30多家有實力規模的民營企業,他們對于股權換油源的計劃反映很好。”崔新生很樂觀地表示。初期從中東募集到的3億美金將在半年內進入運作階段,至此,百億石油基金終于破曉而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