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混合動力車:中國車市新商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14:25 經濟視點報

  經濟視點報記者:劉 揚

  如果油價繼續攀升或實行燃油稅,道路擁堵又難以根本改善,市場的混合動力車的需求就會非常迫切。混合動力車很快被提到議事日程。

  近日,記者獲悉,《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標準》即將出臺。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是將
原動機、電動機、能量儲存裝置(蓄電池)組合在一起來混合使用的汽車類型。

  “混合動力車標準即將出臺,這意味著混合動力車很快就能上市銷售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技術情報研究所總工程師、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主任黃永和稱。

  據了解,參與制定標準的主要包括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天津清源電動車輛公司、東風電動車輛公司、一汽集團技術中心、清華大學和奇瑞汽車公司等。

  廠家聞風而動

  國內有不少企業不斷致力于混合動力的研發,混合動力電動車標準即將出臺,為國內一些進行混合動力車的量產研究的企業吹響了沖鋒的號角。

  據科技部的消息說,近期,國家將有一筆專項的撥款發放給長安,主要用于自主品牌的混合動力車的研究。江鈴將成為長安的混合動力車研究基地。

  聞風而動者不僅僅只有長安一家。另有消息透露,一汽集團和豐田關于混合動力車項目的合作正在順利進行。按照原計劃,世界公認最成熟的混合動力車豐田Prius今年即將在中國投產。

  今年4月份上海國際車展上,一汽紅旗已經提前推出了完全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車。

  通用的混合動力車大部分專利技術都買自豐田。因此發展混合動力技術也具有一定的優勢,由于豐田目前是全球領先,必然具有更多的話語權。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將原動機、電動機、能量儲存裝置(蓄電池)組合在一起,它們之間的良好匹配和優化控制,可充分發揮內燃機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優點,是當今最具實際開發意義的低排放和低油耗汽車。與電動汽車相比,HEV具有如下優點:電池容量小,整車重量輕;汽車的續駛里程和動力性可達到內燃機水平;保證駕車和乘坐的舒適性。與內燃機汽車相比,HEV則具有如下優點:可使原動機在最佳工況區穩定運行,從而降低排污和油耗;在人口密集的商業區;居民區等地可用純電動方式驅動車輛,實現零排放;通過電機回收汽車減速和制動時的能量,進一步降低汽車的能耗和排放。

  發展前景巨大

  當前普遍使用的燃油發動機汽車存在著種種弊病,據統計,在普通道路條件下,一輛普通轎車僅利用了動力潛能的40%,在市區還會跌至25%,更為嚴重的是排放廢氣污染環境。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對改善環保的呼聲日益高漲,各種各樣的電動汽車脫穎而出。雖然人們普遍認為未來是電動汽車的天下,但是目前的電池技術問題阻礙了電動汽車的應用。由于電池的能量密度與汽油相差上百倍,遠未達到人們所要求的數值,專家估計在10年以內電動汽車還無法取代燃油發動機汽車。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汽車市場的國家,對能源的需求急劇攀升,能源安全和環境已成為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為汽車動力技術提出了新的課題。探索和開發包括柴油技術、混合動力技術和燃料電池車技術在內的各種未來清潔能源利用的方案將成為解決這個課題的主要方向。

  近期是混合動力車,長遠是氫動力燃料電池車。電動車的研制生產因造價高,電池的問題仍舊難以解決,充電后行駛距離短所以其研發狀況舉步維艱。而氫燃料電池是一套電化學設備,它將氫和氧化合,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同時產生水,是一種清潔、可靠的能源。但要使燃料電池技術投入量產,目前仍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包括:能源使用習慣的改變、氫的儲存、燃料電池的成本和氫基礎設備的建設等。其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氫基礎設施的建設,而這需要政府、能源公司和汽車公司等多方面的努力。

  混合動力車則有兩大優勢:一是混合動力車并非什么遠在天邊的高科技,又有成熟的商品化車型可借鑒。二是混合動力車特別適合中國大城市交通普遍擁堵,汽車頻繁制動的國情,節能治污的效果可以發揮到極致。

  目前,在全球普遍在電動汽車的開發上都走進死胡同的情況下,中國的汽車企業和科研機構把已經趨于成熟的混合動力車提上日程,是比較明智的。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