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正式拉開序幕,“創模”已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一個重要目標。 ●8年過去了,在已入選的47座城市中,河南城市無一上榜。
●2003年,河南的“創模”之路已在悄然進行。中原要崛起,“創模”已成為一道不得不邁過的“坎”兒。
“創模”的吸引力
2005年6月3日,北京。
丁世顯,鄭州市人民政府的副市長,這天緊攥著雙手,顯得格外激動。
當日,人民大會堂里,來自全國100多個城市的政府官員齊聚一堂,丁世顯代表鄭州作了《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載體,促進鄭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發言。
一個讓人注意的細節是除去沿海城市之外,丁世顯成了武漢、合肥、長沙、南昌等6個省會城市中唯一的發言者。在會后,國家環保總局一位官員說:“中部崛起,河南處處欲占先機啊。”
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始于1997年,為此建立的考核體系包括人均GDP大于1萬元、單位GDP能耗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超過96%、城市氣化率大于90%、公眾對城市環境的滿意率大于80%等25項考核指標。
1997年,江蘇省的張家港市榮獲全國第一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以下簡稱“創模”),時至今日,全國已有47座城市和3個地區獲此殊榮。其中,河南無一上榜。
按照國家環保總局規定的標準,所有的“創模”城市必須在經濟、環境、生態、人文等方面達到硬性的要求。因此,“創模”本身亦就成了眾多城市追求的極高榮譽。
國家環保總局污控司城市處處長李蕾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威海1997年被命名“創模”城市后,1999與1996相比,人均CDP增長了84.4%;青島2000年上榜,2001年比1999年相比,國內生產總值與財政收入分別增長了32.93%與45.13%。
“在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很多城市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城市布局,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效益,極大地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檔次’,有幾個城市還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和‘全球500佳’的稱號。”李蕾說,“環保模范城市已成為城市的‘綠色名片’,不僅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資,還帶動了商貿、旅游、通訊和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改善了城市質量,擴大了開放,而且推動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尤其對河南這樣的內陸城市,對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率有深遠的影響。”河南省環保局污染控制處的張帆這樣評價。
“創模,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劉建武解釋道,這實際上是個自我加壓的過程,因為“創模”,城市的硬性指標必須達標,一座城市若能真正榮獲“創模”殊榮,實際上這座城市已“脫胎換骨”。
六市爭“創模”
2004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區)正在積極“創模”。據了解,河南省已有鄭州、洛陽、漯河、三門峽、登封與新鄭6個城市有了“創模”的愿望與實力。按照時間順序,洛陽提出的較早,但進展緩慢;鄭州雖然今年剛剛提出,但“進展神速”。
河南省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分析道,濮陽的城市環境在河南獨樹一幟,已獲得國家衛生城市。但從目前的進度來看,也許登封有望成為河南首家“創模”的城市。
按照業界的說法,登封之所以呼聲甚高,源于登封本身就是一座旅游城市,2004年又眾望所歸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加上其人均GDP已經超過國家規定的“創模”標準,各項硬性指標頗具實力。
“但登封畢竟是座縣級城市,‘創模’的輻射與影響力度無法與鄭州相提并論。”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劉建武認為。
不可否認,鄭州在環保方面也走過了一段彎路。
1991年8月15日,在國家環保部門公布的1990年32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結果中,鄭州市位列倒數第一。1992年,鄭州市由倒數第一上升到第26位,標志著鄭州市開始環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2000年,經過不懈努力,鄭州市最終實現了“雙達標”,摘掉了“全國10大污染城市之一”的“黑帽子”。
劉建武說,他們每年都要與各縣區環保部門簽訂責任狀,并按責任狀給予處分或獎勵。僅2004年,鄭州市就拆除了10噸以下的燃煤鍋爐326臺,206家污染企業被強行關閉。
按照鄭州市政府的規劃,在今明兩年,將重點解決好市區內的治污工作,其大體區位是東至雁鳴湖濕地,西至鄭州屏障邙嶺及西南賈峪,北以黃河堤防為界;熊耳河、東風渠、賈魯支河、賈魯河、城區都在治理范圍。
據介紹,2002年啟動的王新莊污水處理廠設計能力為40萬噸;將在今年6月30日驗收的五龍口污水處理廠,日前已經進入調試階段;已經開建、計劃在2007年投入運營的馬頭港污水處理廠,設計能力為日處理污水30萬噸。“3家污水處理廠,完全可以處理市區內70%的廢水。”劉建武說。
當然,鄭州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降水45%~60%集中在夏季七八月份,加上季風性顯著,地理復雜,山脈縱橫,對工業污染的擴散極為不利。“困難不可回避,但建設大鄭州的夢想若想成真,‘創模’這道坎兒非邁不可。”河南省環境保護科研所的王力語氣鏗鏘。
中原崛起需跨“創模”坎兒
“要想實現中原崛起,創模這一步不走不行。”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劉建武說。城市發展到今天,市民已經逐步有了“從要小康還要健康”方向發展的愿望,“創模”本身實際上已經與中央創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施政綱領緊密相連。“沒有任何行政色彩,完全是自愿參與。”
“在河南省轄市級城市中,環保工作任務艱巨,情況不容樂觀。”河南省環保局一負責人對此頗為揪心。
根據《河南省環境狀況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04年,河南省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河段長度、城市空氣優或良天數、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城市功能區噪聲達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河南省個別河流或河段的污染仍然較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處在較高水平,“經濟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脆弱的矛盾還十分突出,環境保護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河南省環境保護科研所的王力分析說,因受地理與傳統工業基礎的影響,河南的“創模”之路,注定不會平坦。按照相關解釋,河南煤炭在全省整個能源結構中已經占到了80%的比例,而更讓人頗感棘手的是,“這一問題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解決”。
河南部分城市的“創模”之路箭已待發。據了解,各個城市的“創模”之路并不雷同,但都突出自己的特點。洛陽突出的是老工業基地如何轉型;鄭州則著眼于三年中城區的保護與改造,與傾力打造鄭東新區建設方面,鄭州、洛陽、漯河、三門峽以及登封、新鄭齊頭并進,其決戰之勢似乎不可阻擋。
“‘創模’與我國的國情緊密相連,如同我國的經濟體系一樣,先是沿海后是內陸。‘創模’本身就是中央構建和諧社會、注重協調發展的政策思路的體現。”李蕾說,“中部崛起呼聲甚高,在全國的影響也頗為深遠,如何設法解決好基礎建設與環境意識滯后的問題,河南不可小視。”
經濟視點報記者:李 凌 王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