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志達
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瓷器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景德鎮作為集大成者,輝煌地體現了中國瓷器發展的卓越成就,是當之無愧的瓷都。
瓷都落在了人家后面
然而當歷史翻至20世紀90年代時,面對唐山、淄博、宜興、佛山、潮州、德化等地的崛起,景德鎮的制瓷業漸漸地落后了。其陶瓷產業占全市國民經濟的比重逐年下降,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創匯水平,都遠遠落后于沿海先進地區。
這種落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觀上的原因是思想觀念落后,關起門來稱老大,總認為別人再怎么努力,在制瓷業上也超不過景德鎮?陀^上的原因是改革開放的步子太慢,處處受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景德鎮90%以上的制瓷企業是公有制的,沿海開放地區的企業在體制、人才、外貿、資金等各方面已經改革,而景德鎮的企業還在自己辦社會,背上是沉重的包袱,腦袋里是上級的指令。外銷產品全部由進出口公司負責,賣到什么國家、賣多少錢,企業全不知道。國內銷售,由江西陶瓷銷售公司全部負責,企業對市場不了解,產品雷同嚴重。進出口公司包銷瓷器產品,銷售價格保密,后來才知道,他們始終在以遠低于國家外匯牌價的比率支付對景德鎮制瓷企業產品的收購款,而對其他地區的陶瓷出口產品,則以高于國家外匯牌價的比率支付收購款。也就是說,以景德鎮的贏利補其他地區的虧損。而國家對景德鎮的投入又太少,從解放初到1978年,國家對景德鎮陶瓷業的總投入僅有7000多萬元,而國企的稅負又十分地沉重,兩頭擠。
1995年,景德鎮的制瓷業全面陷入困境。全市國有制瓷企業普遍欠職工工資三個月以上,共欠電費4600萬元,欠煤氣費8000萬元,欠原材料費3000萬元,欠銀行貸款23億元(本金),基本都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當時,市委、市政府主要考慮的是如何發出工資,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劃小經營單位,分頭突出重圍。企業的車間或班組都可以獨立自主經營。機制活了,體制活了,多種經營成分出現了,產量翻了一番。經過三年的努力,到1998年底,全市陶瓷企業不再新欠電費、煤氣費、材料費,在崗職工工資和退休職工的欠薪全部補發。
1999年開始,景德鎮市實行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01年開始全面推行。通過五年的改革,全市新注冊的陶瓷企業達2000多家,轉移了近4萬名國企下崗職工。改制前,全市陶瓷產業工業總產值為10多億元,改制后,達到20多億元,其中90%以上的產值是由個體或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創造的。景德鎮的陶瓷,從歷史上來說,就是以藝術陶瓷為主,這是景德鎮的特色。改制后,景德鎮的藝術陶瓷品種增多,質量提高,成本下降,也逐漸增產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衛生陶瓷。景德鎮陶瓷業漸漸地恢復了元氣。
從改造城市環境入手
2001年,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提出景德鎮要“重振瓷都雄風”,這話說到了景德鎮人的心坎上。
但是重振雄風,從何處入手呢?市委、市政府不是就工業抓工業,就陶瓷抓陶瓷。多年的經驗和思考,使他們認識到,城市環境和城市功能設施是工業化極重要的條件。
比如環境污染問題,由于以煙煤燒窯,景德鎮的天空布滿浮塵,最多時達到每天兩噸多。市委書記許愛民曾被“昌河汽車”的老總請到廠里,只見露天停放的整車上面,蒙了一層厚厚的灰塵,這些灰塵如果15天之內不擦掉,就必須重新噴漆。這樣的環境能搞工業化嗎?市政府曾邀請一位臺商來景德鎮投資,寧愿白送一塊地供他開發,可人家堅決不來,說賺錢要緊,活命更要緊,你們那兒的環境能住人嗎?
比如交通問題,從景德鎮到南昌,貨車要走一天,到上海要走兩天,外資出口企業講的是產品的通關速度,如此交通狀況,如不改變,外資怎么愿意來呢?基于此,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改善城市環境、建設城市功能設施。
思路變了,辦法就有了,干勁也來了。
三年中,景德鎮拆掉亂搭亂建和違章建筑100多萬平方米;改造窯爐,拔了600多根大煙囪,現在只留了幾根大煙囪做為文化遺跡。2001年在江西省空氣質量測評時景德鎮是倒數第一;2003、2004年,連續兩年景德鎮的空氣質量在全省排序中名列正數第一。過去濃煙滾滾的臟亂差的城市,如今成為水碧天藍的全省文明衛生城。交通狀況也大為改觀。景德鎮至九江;景德鎮至黃山;景德鎮至瞿州;景德鎮至合肥;景德鎮至鷹潭,五條高速公路先后興建。從此,景德鎮由江西北部的一個偏遠的邊緣城市,一變成為全省面向沿海經濟環境的一個開放的前沿。景德鎮到上海只要四個小時,到南京只需三個小時,到合肥、杭州都只需2.5小時。
由于城市環境和城市設施的改變,外來投資不斷增加。與2001年相比,現在來景德鎮投資企業的到位資金,每年增長200%。全市GDP創造了10年來最高的增幅,財政收入也創10年中之最高,陶瓷業的招商引資出現大幅度的突破。目前景德鎮外來資金注冊的陶瓷企業已達45家,全部投產達標后,景德鎮的陶瓷業將實現翻番。
重振雄風不是句空話
景德鎮人是非常聰明的。別人把泥土燒成磚;景德鎮人把泥土燒成瓷器。有這樣的文化基礎打底,只要有一個好的思路,重振瓷都雄風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可喜的是,這個思路已經有了,那就是———搶占下一輪陶瓷業發展的制高點。
景德鎮的決策者們認識到,只有依靠高新技術,在堅持發展藝術陶瓷的同時,抓緊發展高新技術陶瓷,才能重振景德鎮陶瓷業的雄風。這是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新路子,其載體是一個國家級的陶瓷科技城。
這個陶瓷科技城要建設四個基地。
一,人才基地。景德鎮市政府撥地3000畝,投資5億元,把江西省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并入景德鎮陶瓷學院,并與國內有關高校的專業合作,啟動新校區建設。新學校將形成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職生教育共興的教育結構。通過承擔科研項目,增設博士點,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學科帶頭人,力爭成為一個有特色的國家陶瓷人才培養基地。
二,科研基地。整合景德鎮陶瓷學院科研所、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市高技術陶瓷研究所和若干大型陶瓷企業的研究所,組建國家陶瓷工程技術中心,實現科技資源的整合與機制、體制的創新,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管理和科研項目負責人,啟動一批振興陶瓷的重大科研項目,力爭形成以陶瓷新材料技術為核心和支撐、陶瓷應用工程技術為特色的陶瓷新技術研發基地。目前該中心已承擔和主持了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幾十項。有些項目前景十分喜人。
三,生產基地。景德鎮目前已經建成了一個27平方公里的陶瓷工業園。一方面安排本市陶瓷企業退出城區進入園區,一方面吸引外來資金進園興業。依靠人才與科研基地的支持,承接陶瓷科研成果和新技術的轉化,爭取到2008年,無論是生產規模、技術能力,還是經濟效益,都達到國內領先的水平。
四,交流基地。在藝術陶瓷方面,以新建成的“錦宮火圣”藝術之家為平臺,以市陶瓷藝術家協會為載體,經常性地組織陶藝家們進行創作交流與作品展示,并從政策上給予鼓勵,支持他們在藝術陶瓷的創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在信息交流方面,從去年開始,景德鎮每年辦一屆國際陶瓷博覽會,同時舉辦國際陶瓷論壇。今年10月將辦第二屆。明年第三屆將由商務部主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陶瓷工業大會。在產品交易方面,景德鎮要建一個陶瓷大市場,吸引世界各地生產的各種陶瓷來此展示、銷售,使景德鎮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大型陶瓷產品集散地。
市委書記許愛民說,到那時,天下人將會看到一個新的景德鎮,千年窯火不斷的中國瓷都將重振雄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