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整合 而非戰略姿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5日 08:10 第一財經日報 | ||||||||
陳志剛 資源合一、品牌合一、公司合一,爾后延及國內Linux圈,形成大一統品牌——共創開源和拓林思的合作,似乎給了我們以足夠的想象空間,來樂觀展望Linux的中國命運。 我們自然會有足夠的理由,對這種展望滿懷激情和熱忱。
在壟斷和被異化的威脅面前,企業、行業,還有政府,總是在各種利益體之間游移站位,通過對工具的選擇和平衡,來規避可能遭遇的政治、商業風險。 回頭看來,Linux的脆弱氣息長喘至今,很大程度上即利用了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壟斷威脅,以及用戶對這種威脅的平衡——當然,這種生存空隙還將繼續為Linux洞開。 最近傳出的消息是,古巴政府宣布放棄Windows系統,開始使用Linux系統;而韓國軟件振興院(KIPA)也正計劃通過各種活動,大力推動Linux在政府部門的應用——韓國的目標是,在2007年之前,實現Linux臺式電腦普及率從目前的0.3%提高到5%。 與微軟Windows在歐美麻煩不斷的境遇相比,巴西、印度、南非、中國、俄羅斯及韓國等最早在政府層面推廣Linux的國家,近來對后者的支持勢頭異常迅猛,中日韓在該標準方面合作的加強就是佐證。 同時,企業層面上,“Windows系”倒戈投奔Linux陣營的之事也在不斷上演。比如,英特爾前段時間就證實,該公司內部新成立了開放源代碼部門,主要支持Linux與其他開放源代碼軟件供貨商之間的合作關系。 甚至,微軟自己也感覺到戰略危機了,開始公關性地示好Linux。前不久召開的微軟管理峰會上,微軟CEO史蒂夫·巴爾默也公開表示,微軟將幫助企業管理自己的整個IT環境,包括Solaris和Linux操作系統,而不僅僅是Windows。 誠如此,不可忽視的事實卻是,政府、產業力量對Linux的偏斜和擁抱,很大程度上都可歸因于“防壟斷和挾持的戰略性考慮”,源于“市場需求”和“產品誘惑”的實際驅動力到底有多大,卻值得好好研究。 比如,具體到共創開源和拓林思的合作項目上,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如何就可以再次思量。根據記者采訪資料,這樁合作案除了上面所說的戰略環境外,最直接動因差不多就是陸首群的紅娘作用,而雙方在產品線和研發互補關系等方面是否完全合理卻不得而知——而公司合二為一的支撐點原該于此。 還是拋卻戰略環境因素,從市場需求方面來說,Linux與Windows系統之間應該不存在任何差別——盡管在實際應用中,前者主要滲入了政府和企業領域;后者則企業、政府、個人用戶通吃——而Linux受阻個人用戶市場的原因恰恰源于其產品因素,即缺少應用,難以走向桌面。 因此,Linux做大的突破口應該從應用層面來尋找,而所謂Linux整合的意義也應該從單純上游系統廠商的抱團,往上下游延伸,形成從硬件、到操作系統、到相關應用軟件的大聯盟。這才是Linux最終挑戰Windows的致命武器。 好在已經有了這種組合苗頭。 今年5月份,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發起成立了中國Linux產業戰略聯盟,中科紅旗、中標軟件等Linux操作系統發行商及方正、同方、用友等60余家企業作為首批成員,開始打造完整產業鏈條。 任重而道遠的是,面對全球范圍內309個Linux方案以及這些方案上下游的軟硬件支撐廠商,如何將Linux陣營合力最大化?這一過程,將比與Windows的直接對抗來得更加艱辛和漫長。又一個攘外,先安內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