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杰 索佩敏 每日經濟新聞
“我們正在等待國家公布中歐紡織品貿易協議的具體細節,公司計劃在20日左右,確定出口歐洲國家的新計劃。”昨日,雙休日還在加班的上海宇爾捷制衣有限公司副總夏德祥表示。
上海宇爾捷以牛仔服飾出口為主,年出口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夏德祥稱,公司希望擴大對歐洲國家的出口量,計劃今年要出口牛仔褲100萬條,約500多萬歐元,同時還會出口20多萬件襯衣、套頭衫等到歐洲國家。“從下個月開始,我們出口歐洲國家的牛仔褲每月將從2萬多條增到10萬條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發現,眾多紡織品出口企業都處在這樣的焦急等待中。
11日零點,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在歐盟特保調查的最后一刻達成協議,雙方簽署了中歐紡織品貿易問題備忘錄,歐盟承諾對源自中國的10類紡織品終止調查。中歐雙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年底期間,對棉布、T恤衫等10類紡織品合理確定基數,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長率確定中方對歐出口數量。
事實上,此次中歐雙方達成的協議是由歐盟的“他限”轉變為中國的“自限”,額度增加了,但增幅限制還在。于是,限制的額度如何分配,就成為眾多紡織企業關注的焦點。
福建野豹集團上海辦事處經理施佳駿表示,公司80%的業務是出口歐洲的,自從今年1月1日對歐紡織品取消配額以來,平均每月的出口增幅在10%-20%。“目前公司仍然在不斷接訂單,最關注的就是新的出口額度如何分配。”
據商務部有關人士日前透露,商務部已開始著手制定有關對歐洲紡織品出口額度的分配細則。
“這勢必會引起紡織品企業的新一輪爭奪。”施佳駿分析,照目前的傳言,商務部可能會依據企業出口的實績來分配今后的出口數量,這樣的話對于一些市場的新進者將會是致命打擊。“一些新進市場的小企業客戶源還不穩定,如果按業績分配指標,他們勢必所得不多,而一旦指標很少,就無法及時連續接單,從而喪失客戶。”
浙江金鷹進出口部經理李先生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不確定因素能夠盡快明確下來。由于受“特保”不確定的影響,公司出口歐盟的麻紗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量。“今年我們麻紗出口歐盟雖然已有800多噸,已超過去年全年200來噸,但仍比預期增長的要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