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中歐解決紡織品爭端具有借鑒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1日 18:31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陳剛)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教授11日說,中國與歐盟就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了一致,這對今后中國解決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爭端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經過十個小時的談判,由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副部長高虎城、部長助理傅自應組成的談判組,在上海與專程來訪的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11日凌晨終于就解決紡織品貿易問
長期從事世貿組織研究的張漢林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這次磋商的結果體現了雙方綜合利益的平衡,是一個雙贏的結果,符合世貿組織精神。他說,如果中國的紡織品出口環境總是處于波動之中,則對國內行業的長期發展不利。 張漢林說,這次爭端的妥善解決,不僅意味著雙方紡織品貿易摩擦得到了緩和,而且有利于中國今后在類似情況下同其他貿易伙伴解決貿易爭端,具有一定的參照作用。 據悉,上周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訪華期間,也與中方就紡織品貿易問題交換了意見,但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中美同意在這一問題上進一步保持磋商與溝通。 張漢林認為,在中歐就紡織品問題達成一致的推動下,中美在這一領域的磋商也有望在近期取得進展。 張漢林教授本月初曾明確告訴記者,紡織品問題不會引發中歐、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所以我對中歐之間能夠達成一致一點也不感到驚奇,”他說。 張漢林說,中歐之間的政治、經貿關系一直發展良好,如果不是受到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等其他因素的干擾,歐盟本不會在紡織品問題上對中國采取如此強硬的態度。現在雙方已經重新調整了彼此的政策,所以能在新的基礎上達成一致。 他說,中歐就紡織品爭端達成一致,對中國國內紡織產業的發展來說,顯然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然而,國內企業仍然需要對可能面臨的困難有清醒的認識,在擴大產能及出口問題上持謹慎態度。 “如果中國紡織企業因此而放松在結構調整和出口控制方面對自身的要求,可能還會重新面臨新的外部考驗,”張漢林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