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買家中國采購紡織品風雨無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7日 07:48 東方早報 | ||||||||
早報記者 顧斌 實習生 劉惠媛 歐美與中國為紡織品貿易劍拔弩張的氣氛還沒有緩和的跡象,而2005歐美買家中國采購團還是于日前“風雨無阻”地完成了采購洽談活動。對于這些歐美買家來說,雖然“特保”大棒的陰影隨時可能終止已簽訂的意向性采購合同,但是中國紡織品對歐美買家的誘惑仍然難以抗拒。
據悉,這次采購活動由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和美國CME集團聯合主辦,89家歐美采購商花了半個月時間,歷經上海、杭州、蘇州、廣州、紹興、太倉等中國紡織業重鎮,都順利找到了令自己心儀的供應商。 此次采購團的牽頭人美國CME集團董事長袁士麒告訴記者,雖然組團前來的89家歐美買家數量比預期的150家減少了40%,但是來華的買家都與中國廠家簽了合同。“更重要的是,采購商看到了工廠、設備以及流水線,他們非常滿意。”袁士麒指出,中國廠商先進的生產線,使得買家們對中國產品的加工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信心,因此明年要組織規模更大的200人的采購團來中國采購紡織品。對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他態度樂觀,并認為暫時的摩擦不會徹底扭轉歐美買家對中國紡織品的“情有獨鐘”。 但是對于這次在江浙滬三地的總采購金額,袁士麒表示還沒有準確統計出來。但之前據浙江地區的統計顯示,該采購團已經與100家浙江紡織企業簽訂了120萬美元訂單和768萬美元的意向訂單。這主要因為如果貿易糾紛進一步加劇的話,國內的供應商即便簽下了訂單也不能保證一定可以順利完成。 “只有官方態度明確了,才能夠確定這次采購的金額。”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一位負責人表示,上海本地的一些大企業還不愿意透露尚未確定的交易金額。她還透露說,按照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原定的計劃,在今年底和明年初還會有歐洲采購團來華。 據了解,參加本次采購活動的大多數歐美買家都是首次來中國。其中的幾位買家也表示,中美紡織品貿易政策頻頻變化,確實讓他們左右為難、出手謹慎,但是不會因為“特保”而放棄未來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上海服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秀清女士表示,中國有著勞動力優勢、大規模、低成本的競爭優勢,而歐美企業有突出的品牌優勢,本次采購之旅將這幾個優勢互補,使得眾多采購商能夠沖破阻礙、以戰略的高度看待本次采購活動。 據悉,本次來華采購的歐美買家均是來自美國國際棉花協會(CCI)、美國成衣及鞋類協會(AAFA)、國際服裝協會聯盟(I-AF)、美國成衣制造業協會(AAPN)、加利福尼亞時裝協會等專業協會的優質會員企業。這些企業年采購額均超過1500萬美元,其中70%的買家尚未在我國采購過,另有15%的買家將通過這次活動尋求合適的合作伙伴,成為其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加盟與總經銷代理,還有15%的買家準備將工廠遷移到中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