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房價飆升:是供給不足還是需求過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14:27 經濟參考報

  房價飆升,購房者依然熱情不減。宏觀調控政策開出了“抑制需求盲目增長”的藥方,但“供給不足”的說法附和者眾。日前在廣西北海市舉辦的房地產論壇上,兩種意見雖未見正面交鋒,卻仍讓人感到“互別苗頭”。

  “數字”背后的數字

  近兩年,各地商品房價格普遍上漲,高檔小區遍地叢生,豪華住宅如亂花迷眼,盡管房價節節攀升,但人們購房熱情未見消減,反顯膨脹,不少住宅小區未動工問津者眾,甫開盤即告售罄。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印證了這種“樓市熱”:2004年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增長15.2%,首次出現兩位數增長,超過居民收入增長;無錫、蘇州、青島、廈門等部分城市超過20%;今年一季度,商品住宅每平方米2820元,同比又增13.5%,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房價過快上漲呈蔓延態勢,由上海、浙江、江蘇等東部沿海向其他地區擴展,今年以來中部地區部分城市漲速加快。同時,對全國40個重點城市市場監測數據顯示,約一半城市二手房上漲加速,超過新建商品住房價格上漲幅度,最高的達到48.3%。

  業內專家、政府官員談到房地產,都愛用數字說話,以示言之有據。盡管都承認房價飆升的事實,但解讀飆升的原因,卻顯見分歧,枯燥的數字,成為支持各自觀點最有力的論據。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孟曉蘇自稱“增加供給派”。他列舉了這樣一些數據:1988年以來17年商品房價格平均每年上漲12%,但截至2003年的最近6年,因通縮每年漲幅只有1.3%—5.8%,到2004年才出現部分城市住宅價格過快上漲達15.2%;2004年商品房竣工面積增長僅2.1%,銷售卻增長13.7%,銷售額增長30%,而在銷售大幅增長的情況下,2004年的土地開發面積負增長11.4%;今年一季度房屋銷售面積增長20.3%,商品住宅價上漲13.5%,而土地開發面積負增長7.5%。

  中國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在北海房地產論壇上也列舉了幾組數據。

  關于投資規模:200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8.1%;今年一季度在去年同期較高增幅基礎上仍增長26.7%,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個別地區高出50%;一季度全國13個省(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超過30%,其中6個超50%,最高達115%;40個重點城市中,13個超過50%,4個超過100%,最高達172%。

  關于住房結構:2004年,北京、上海、天津、沈陽、西安、南昌、成都、武漢、杭州等城市銷售的房產,120平方米/套以上的住房超過40%,最高達60%,中小型住宅比例偏低;全國經濟適用住房投資出現負增長,占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例由上年的6.1%降至4.6%,今年一季度更降至2.6%,只有區區60億元。

  關于投機、投資性購房:2004年,長三角主要城市投機、投資購房比例在20%左右,上海市購房后一年內轉讓的住宅占存量住房交易量的46.6%,北京市投機、投資性購房占17%,其中近三成短期轉手,近五成空關“待價而沽”。

  判斷是“供給不足”還是“需求過旺”,關系到開出何種“藥方”。前者要求擴大投資規模,后者則著眼于平抑市場。數字讓人眼花繚亂,如果分不清何者為因,何者為果,何者為綱,何者為目,容易讓人掉進“數字陷阱”。居民何以有這么大的購買力?歸根到底還是銀行的住房按揭起著關鍵作用,也就是說人們普遍是用銀行的錢來買房子。只看到表面的供不應求,要求繼續放開土地、金融“閘門”,無疑會火上澆油,導致鋼材、水泥供應及運力的進一步緊張,而這次宏觀調控下的“藥”,包括稅收調節、整頓市場、提高“門檻”、遏制期房炒作和轉手交易等,都突出重在調控過于旺盛需求的特點。

  投資購房:功兮過兮

  近兩年來,商品房成為主要的投資對象,一些炒房團輾轉于全國各地樓市的團購豪舉令人咋舌。一般而言,商品過手即會貶值,偏偏商品房成為“另類”,在“誰買樓誰賺錢”的誘惑下,除了眾多中高收入者紛紛入市,閑錢無多的工薪階層也加入炒房行列。

  孟曉蘇認為,居民之所以紛紛加盟投資性購房,是因為只有購房才可以讓家庭財產不貶值。2004年物價指數上漲3.9%,意味著把100元放在家里縮水3.9元,存進銀行利息2元,縮水1.9元;而買股票很可能血本無歸。他舉了兩個例子:上海有個美發師,連續買了7套住房,現在已有能力買上千萬的房;而北京有個足底按摩師傅,用父子兩人攢下的16萬元炒股,虧了12萬元。孟曉蘇認為正是房價上漲抵銷了“股市黑洞”和“儲蓄負利率”帶來的損失,成為居民家庭財產惟一的“避風港”。

  孟曉蘇認為不應渲染發展住房抵押貸款對銀行的風險,相反住房抵押貸款是銀行最好的資產,不良率僅為0.12%。他說,與有近1000億元未能收回的購車貸款相比,住房抵押貸款應了一句老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劉志峰則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由過去多年的需求不足轉變為局部性、結構性需求增長過快。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得不到保障,推動房價上漲;房價的過快上漲,導致社會各方面對市場產生較高預期,使一些個人和機構投機、投資房地產,部分居民擔心房價上漲提前入市,進一步加劇了房價過快上漲態勢。而房地產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造成了房價短期內非正常上漲,企業和中介機構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誤導市場預期;通過囤積土地、囤積房源、虛假交易、發布不實價格信息、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人為造成市場緊張,惡意哄抬房價等。

  勿忘“沉默的大多數”

  對于這次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態度,一些地方政府與開發商呈現微妙的一致。一些地方官員認為調控只是別人的事,與己無關,甚至流露出調控會影響發展的擔心。相比之下,業內人士的說法要直接得多。無論是叱咤風云的業界“大鱷”,還是中小開發商,普遍對房地產存在“泡沫”諱莫如深,認為投資性購房是市場行為,不應受到指責和歧視;房地產企業追求單位土地面積的最大效益,建造利潤相對豐厚的高檔住房并無過錯。他們發出“警告”:如果過度調控,房地產可能崩盤,出現與股市同樣的悲劇。

  一些業內人士的意見并非沒有一定道理,如提出應注意調控的力度,不要造成房價大幅度“跳水”,殃及眾多普通投資者。但這只是“藥性”緩急、“劑量”大小的問題,而不是該不該“服藥”的問題。房價持續過快上漲,顯示房地產市場確實在“患病”,諱疾忌醫只會貽害無窮。這次宏觀調控強調了兩點:一是注重于運用經濟手段,二是強調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作為各地政府應清醒的是,“立足于運用經濟手段”并不等于政府無所作為;強調不搞“一刀切”,不是有“病”拒絕服“藥”的借口。

  政府應擺正位置。在不少地方,探究房價飛漲的原因,能夠看到政府、開發商“默契合作”的痕跡,房市成為雙方合謀推出的一道“宰客”盛宴。一些城市以“經營城市”為名,在征地、拆遷過程中與開發商成為利益共同體,鼓勵、默許開發商鉆政策空子,違規操作,囤積土地,哄抬房價。各地在對房地產問題的“發言”中,開發商普遍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各種論壇、傳媒充斥著他們的聲音,一些地方政府也更樂于聽取開發商的意見,相比之下,更廣大的中低收入人群的聲音要微弱得多,屬于“沉默的大多數”。但維護普通居民的基本住房權益,保護他們不因房價飛漲利益受損,是政府的職責所系,各地政府必須更注重于傾聽民聲,了解民意,落實宏觀調控政策,體現住房上的“窮人經濟學”。

  房地產市場問題屬于“綜合征”。特別是投資性購房,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拉動了疲憊的內需,另一方面對房價過快上漲起到了誘導和刺激作用。把握住調控的“度”十分重要,調控的目的旨在穩定房價,而不是使其大幅“縮水”。由于社會因財富多寡形成不同的階層,住房對相對較高收入者而言是投資對象,而對另一些人卻是棲身之所,解決十幾億人的住房問題,與已經解決的吃飯問題同等重要。如何平衡社會分化后不同階層和群體的利益,是一門高超的技巧,從這一角度看,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政策”,而且是追求公平的“社會政策”,片面地理解只會導致執行上的偏差。

  “立足于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立足于維護普通居民的基本住房權益,立足于以經濟手段為主調控市場”,三“足”鼎立,是這次調控房地產市場、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真義。

  作者::梁思奇

 。▉碓矗航洕鷧⒖紙螅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高考最后沖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日本甲級戰犯罪行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明星電話被曝光
汽車笑話集錦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后金庸武俠圣經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