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粗放型增長方式是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11:55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人民網記者 趙永新 編者按:在布谷鳥清脆的啼鳴中,在百花競放、草木蔥蘢的初夏,我們迎來了第三十四個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把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我國確定的主題是:人人參與,創建綠色家園。
我國的環保事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引人關注,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既面臨良好的機遇,又面臨巨大的挑戰。在“六五”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就我國的環保形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問題仍十分突出 記者:您如何評價我國目前的環境形勢? 解振華: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境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近十年,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全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單位產品的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國家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除二氧化硫外增長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態保護和建設得到加強。一批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示范城市和地區,出現了經濟快速增長、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的局面。 但是,當前的環境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 環境污染十分嚴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環境自凈能力。重要河流與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農村地區的群眾仍在飲用不合格的水;城市空氣污染嚴重威脅居民身體健康;工業危險廢物、城市垃圾的數量在增加,無害化處理設施的建設滯后;噪聲擾民相當嚴重。 生態破壞問題突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以及天然草原退化問題仍然存在;森林生態功能不足;一些北方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超過了合理水平,其中黃河、淮河、遼河開發利用率超過60%,海河超過90%,大大高于生態警戒線(30%—40%),流域生態功能嚴重失調;華北平原出現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環境保護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記者:我國環境的前景如何? 解振華: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比2000年翻兩番,環境保護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任務更加艱巨——— 一是在工業化進程中,造紙、釀造、電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業將繼續發展,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難度加大; 二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長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煙塵、粉塵治理任務將更加艱巨; 三是在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大量的垃圾與污水得不到安全處置,工廠搬遷后土地污染凸顯,沿海地區高強度的開發加大了近岸海域的環境壓力; 四是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養殖業的無序發展、農村衛生設施落后、污水灌溉以及工業不斷向農村轉移,將加劇農業面源和農村環境污染,既損害農民的健康,又威脅農產品安全; 五是在社會消費轉型中,電子電器廢物、機動車尾氣、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內裝飾不當等各類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趨勢; 六是轉基因產品、新化學物質等新技術、新產品將對環境和健康可能帶來潛在風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害加重。 總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將迅速增加,治理難度加大。 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形勢,如不采取堅決措施,環境問題將日益突出,即使恢復,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這將嚴重抵消經濟發展成果,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 粗放型增長方式是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 記者:出現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振華:粗放型增長方式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人口多、資源少、環境容量小、生態脆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建立在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基礎上的快速增長,使資源難以為繼,環境不堪重負。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平,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0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發達國家的8—9倍。 抓住戰略機遇期,抓好五大重點 記者:未來15年,將抓好哪些重點工作? 解振華: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環保工作的關鍵時期。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準備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 以酸雨防治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議程; 把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作為生態保護的重點; 實施一系列環境治理工程,加大環境投入,切實改善環境質量。以工程帶動治理,準備推動和實施危險廢物處置、城市污水處理、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燃煤電廠脫硫、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管護、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核與輻射安全、環境管理能力等工程建設,使城鎮污水處理率、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燃煤電廠脫硫率有較大提高,危險廢物,特別是醫療廢物和放射性廢物得到安全處置,改善重點流域海域、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服務功能增強,環境管理能力基本達到規范化要求。 狠抓改革創新,建立環保長效機制 記者:經濟建設將是我國長期的中心任務。應當如何在較快的經濟增長中解決環境問題? 解振華:回顧、總結我國30多年的環保歷程,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改革創新是動力,長效機制是關鍵。今后,應狠抓改革創新,著力建立環保長效機制———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全民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意識。環境保護應當作為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探索建立綜合環境與發展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公開環境信息,推進公眾參與,對影響公眾環境權益的政策和立法建議、規劃與建設項目,要充分聽取公眾意見。 統籌規劃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的分割,進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規劃。一要在人口和經濟密集、資源短缺、環境容量不足的地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污染的產業,大力削減污染負荷,改善環境質量;二要在有環境容量、資源較豐富、適宜發展的地區,合理規劃布局,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在發展的同時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三要在自然保護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實行保護優先,限制和禁止一切危害環境的開發活動,保護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的生態。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治理污染產業化。 強化環境管理。主要任務是: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環境準入,建立嚴格的產業淘汰制度,對造紙、釀造、冶煉、煉焦、印染、建材等行業中規模不經濟、污染嚴重的企業或生產線實行強制淘汰。 健全環境監管體制。堅持和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執法監管體制;國家加強對地方環保工作的指導、支持和監督,協調解決跨省域環境問題,督促檢查突出的環境問題;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組織完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任務;法人和其他組織負責解決自身的環境問題。 完善環境法制,創造較好的執法環境。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加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切實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執法等問題;實行嚴格的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對執法人員不作為的、瀆職的要嚴肅處理。 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合理確定城市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鼓勵污染治理產業化,促進專業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場化運作機制;推進環境咨詢服務業市場化進程。 健全環境經濟政策。一是研究探索稅收、價格、融資的新政策,鼓勵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以及其他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二是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解決下游對上游、開發區域對保護區域、受益地區對受損地區、受益人群對受損人群以及自然保護區內外的利益補償問題,上游對下游造成水污染損害的也要給予賠付補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