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品行業如何度過嚴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09:52 東方早報 | ||||||||
喬新生 紡織品面臨特保嚴寒 剛剛過去的5月,美、歐先后對中國的幾類棉紡制品啟動特殊保障措施,隨后,南非、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國也紛紛宣布將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采取限制措施。所謂特定產品
可見,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過程中,發達國家早已預見到了中國紡織品出口可能會對其造成的影響,所以未雨綢繆,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議定書中,對中國采取了特別懲罰措施。 如果沒有考慮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能會帶來的整體性影響以及中國所承擔的義務,那么,很可能會將中國當前紡織品行業所面臨的種種遭遇歸咎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者。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中國的紡織品行業沒有能夠預見到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可能會采取的強硬措施,沒有顧及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對中國的特殊要求,當2005年1月1日,長達40年的進口配額機制終結以后,短時期內中國企業大規模增加紡織品產品出口,結果造成中國紡織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成為眾矢之的。這種先天的談判能力不足,后天應變能力不夠,造成了中國紡織品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局面。 作為中國較少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中國的紡織品行業長期裹足不前。在技術含量、知識產權附加值等方面幾十年一貫制。雖然通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是,恰恰是中國紡織品產品的低端形象,損害了中國紡織品貿易的整體利益。中國的紡織品缺乏品牌優勢,缺少附加值,這導致中國紡織品價格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這種集中生產、集中出口的競爭戰略,客觀上對一些國家的紡織品行業造成了沖擊。如果不改變當前這種盲目追求規模和數量的生產方式,那么,至少在未來8年內,中國的紡織品行業仍然會面臨類似的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所造成的困境。 政府應通過外交途徑維護企業利益 現在,中國政府積極尋求應對之策,希望通過政府努力,解決有關的貿易爭端。從根本上來說,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都屬于政府之間的行為。如果政府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過程中,預見到可能產生的后果,并且已經采取積極措施加以防范,那么,現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啟動的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中國政府應當提供有力的事實材料,充分表達中國政府的立場,通過各種外交途徑,維護中國紡織品行業的整體利益。 按照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要求,實施這些措施的國家必須提供證據,證明中國紡織品進口大幅度增加,并且對其國家相關企業造成了損害。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一個漫長的調查期限。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的承諾,這些特殊保障措施不得施加于其他產品。特殊保障措施的保護期限只能是一年,而且只能維持到2008年底。從具體標準來看,是否對進口國紡織品構成損害,應該以該類進口產品的增長超過上年基數的7.5%為限。因此,通過政府談判,并且向進口國提供相關的數據,提出抗辯,完全可以在短期內維護中國紡織品行業的一部分利益。 然而,從整體上來講,如果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動用世界貿易組織中所規定的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之后,仍然使用反傾銷的手段,對中國征收反傾銷稅,那么,臨時性的保障措施就可能變成長期的貿易紛爭。事實上,美國已經雙管齊下,在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對中國紡織品展開調查的同時,又啟動反傾銷程序,對中國的紡織品行業整體出口進行反傾銷調查。面對這種情形,中國政府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短短幾年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難。面對世界貿易組織體制內的種種貿易壁壘,中國政府除了積極通過各種途徑改變不合理的規則之外,還必須通過培訓、宣傳,提高相關產業從業者的規則意識,與此同時,還必須組織相關隊伍,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利用爭端解決機制,積極應對發達國家咄咄逼人的貿易戰。 今后,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總結經驗,在被動應對國際市場上發達國家反傾銷指控和設置特別貿易壁壘的同時,通過研究和宣傳相關的貿易規則,規范中國企業的出口行為。通過這一事件,中國政府應當檢討自己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從制度層面和觀念方面徹底改變過去的對外貿易監管模式,以更加具有預見性、服務性和開放性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中國對外貿易的監管水平。 紡織品企業應加強“組織紀律” 目前中國國內市場多元競爭的格局雖然已經形成,但無序競爭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的好轉。中國國內市場的某些混亂現象,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轉移到國際市場。中國紡織品行業短期內大規模出口,引起許多國家高度警覺,進而導致部分國家啟動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并且通過反傾銷等手段阻止中國產品進口,從某種意義上說,反映了中國國內企業自律性不夠,而中國政府對市場監管的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國的紡織品行業應當從一盤散沙的狀態中走出來,共同應對國際市場上所出現的各種挑戰。中國紡織品行業市場主體多元化之后,“有組織無紀律”的現象非常明顯,不少企業為了蠅頭小利,相互殺價,導致中國的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整體形象不佳。 當前,中國的紡織品行業企業應當在政府的組織下,積極準備材料,在“特殊保障措施公眾評論期”,發表有影響的意見,千方百計地影響發達國家政府的決策。除此之外,還應當建立分散投資機制,將目前形成的扎堆經營格局,改為分散投資機制,就是通過在其他國家設立相關的企業,轉移風險,規避發達國家的有關規定。我國紡織品行業加工技術環節相對單一,產品的分解加工很不到位,無法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上的原產地標準,規避有關的貿易保護規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紡織品企業可以通過轉移加工基地的方式,在人工成本可控制的情況下,通過到第三世界國家加工紡織品,逐漸消化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所帶來的出口成本。 為期一年的特殊保障措施和12年之內的過渡性保障措施,可能會對中國的紡織品行業帶來滅頂之災。即使中國的紡織品行業經過短暫的徘徊整合,渡過了這一難關,那么,西方發達國家的反傾銷措施,仍然會成為長期懸在中國紡織品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中國的紡織品行業應當培養憂患意識,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真正的行業協會,共赴時艱,確保中國的紡織品行業這個具有傳統優勢的行業,不會因為不合理的貿易保護制度而全軍覆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