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增速放緩或者負增長 銀保合作遭遇七年之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00:56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馬璐瑤 在國內正式起步的銀行保險業務,如今已經陷入到一種“七年之癢”的尷尬局面。 據記者了解,在經歷了前期快速成長之后,今天的銀行保險業務增速出現放緩或者負增長的態勢。多數壽險公司,銀保業務從2004年就一度下滑并進入持續低迷的狀態。有的公
3日,北京保監局和北京銀監局在北京召開了“銀行保險深層次合作與發展論壇”,這次論壇被稱作是至今為止國內銀行保險發展歷程中,監管部門主辦規格最高的一次盛會。 癥結究竟在哪里? 由于保險業對于整個銀行渠道定位不清、使用不當,合作后采取一種盲目競爭的方式,才導致現在整體業務陷入一種微利或者是零利潤的狀況。缺乏內涵價值,無法為公司創造效益的銀保業務,正在成為保險公司的雞肋,有些公司事實上已經決定從這個市場慢慢的退出。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文輝在本次論壇上道出了銀保業務遭遇“七年之癢”的四大癥結。 首先是目前國內的銀保合作十分松散,短期行為比較嚴重。銀保合作,還限于簡單的代理銷售模式,銀行和保險公司沒有長期的共同利益機制,合作關系不穩固,隨著保險公司的增多,競爭的加劇,銀行代理渠道成為稀缺資源,代理手續費越來越高,使保險公司銀行保險業務利潤很小,甚至沒有什么利潤,分支機構還要補貼一些費用。 其次,產品同質性很強。制約銀保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保險公司現在在銀行渠道中賣的產品,和銀行自身的產品沒有形成一個互補。現在銀保市場上的產品,主要是一些沒有保障的五年期或十年期的儲蓄替代性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僅在保險公司之間同質性很強,而且這些產品事實上跟銀行的儲蓄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同質。 再次,無序競爭。由于各個保險公司的產品不能實現差異化經營,因此,就不能發揮各自的技術優勢。此時,就只能拼手續費。為了市場規模,有些公司甚至于貼著費用在做這個渠道,這種無序的競爭,使得不少保險公司、銀保公司無利可圖,甚至虧損。 最后就是宣傳誤導。很多銀行網點中的宣傳資料存在一定不真實的情況,夸大了保險合同的利益,再加上銀行柜臺人員缺乏系統的保險知識培訓,其銷售保險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對客戶的一種誤導。 超越和分享 遭遇“七年之癢”的銀保業務正在面臨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如果轉得好,這個市場會發展得更加健康。對保險業來說,它會成為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新利潤增長點、一個新業務增長點。對銀行而言,它將擴大中間業務收入、擴大利潤新增長點。但是,如果這個點轉得不好,銀保業務將會慢慢夭折。 為此,陳文輝提出超越與分享的概念,超越就是指要超越原來的模式,分享就是希望保險公司和銀行能夠分享由于這一塊兒業務的成長帶來的收益。 陳文輝指出,銀行保險事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集產品服務和組織創新為一體的金融創新。 為此,要想發展好銀行保險,除了打擊誤導、規范銷售、細分市場、開發互補性的產品外,最重要的就是嘗試通過股權紐帶來加強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銀行入股保險公司,或者是銀行成立專業保險公司,通過組織創新推動深層合作,這是銀保業務發展的好方法。事實上這種合作已經展開了,比如說銀行通過其海外機構入股保險公司,像中國銀行通過海外機構設立中銀保險。再比如是也可以通過一些金融控股公司,或者銀行下設的一些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來做這方面的投資。從國際經驗來看,銀行保險深化合作,是一個從產品銷售合作走向資本合作的過程,銀行保險要得到較好的發展,應該建立一個密切的資本聯系。 只有這樣,徘徊在十字路口上的銀行保險才會走出迷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