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益廣 發自上海
早在《指導意見》出臺之前,去年11月份,上海市經委出臺了《上海商業發展行動方案》,該方案把規范發展社區商業確定為上海商業未來發展的“六大空間”之一。
上海市經委秘書長朱成鋼說,上海社區商業發展起步較早,現在也在落實商務部的這
個意見,但事實上已經比商務部定的這個標準高很多了。
朱成鋼說,上海社區商業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網點配置階段;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前后,是業態配置階段;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著重在標準化建設和消費安全方面下工夫了。
上海市經委在去年底出臺了《上海商業發展行動方案》,其中就著重提到了推進社區商業的發展。下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推進標準化菜場的建設和生鮮超市的建設。市區兩級政府將用財政補貼的形式推進這兩項建設的進行。
1000億元蛋糕誘人
朱成鋼說,目前上海社區商業的銷售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占到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0%以上。
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進入這一市場。
近年來,以社區為依托的大型商業設施比較引人注目的有百聯南方購物中心、百聯西郊購物中心等大型社區購物中心,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還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由百聯集團投資5.6億人民幣的百聯西郊購物中心于去年12月2日開業。該社區購物中心坐落于長寧區新涇鎮,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到10.9平方米,經營面積為6.05萬平方米。其業態組合充分體現了社區購物中心的特色。目前有包括友誼百貨、世紀聯華、HOLA特力屋、迪卡儂、永樂家電在內的共116家商家入駐,其中大型生活超市1家、百貨公司1家、專業賣場4家、主題餐飲29家、專賣店62家、娛樂健身5家、社區服務14家。
聯華超市(0980.HK)總經辦負責人孫明說,聯華超市創辦于上世紀90年代,一直都是以社區商業為依托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現在,聯華超市又開始為升級與轉型作準備,社區服務中心與生鮮食品超市將是其重要的轉型方向。
而農工商、華聯超市等大型連鎖零售企業,都從社區商業中嘗到了甜頭。而家樂福、星巴克等外資品牌也紛紛進駐了聯洋社區等新社區,爭搶社區商業的甜頭。
社區商業布局專業細分
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齊曉齋經常參與滬上各個社區商業規劃的制定工作,聯洋國際社區的商業的規劃圖紙他至今保留在辦公室里。
上海浦東新區總規劃建筑面積290萬多平方米的聯洋新社區,為大型社區的商業開發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鑒的模式。一級開發商上海聯洋集團同樣將土地賣給多個開發商,但在聯洋還是農用荒地的時候,就進行了社區的前期規劃,制定了《引導性規劃》,并成立了聯洋社區企業聯合會,使土地開發商和房產商不再各自孤立。
齊曉齋認為,上海社區商業發展在全國是相對領先的,這主要跟購買力的強弱、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住房發展水平息息相關。上海最近十幾年來社區商業發展都比較快,重要原因是政府部門和投資主體均將社區商業放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
近年來上海城市改造速度快,新社區不斷形成,社區商業的科學布局有內在的沖動和需求。“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這是十年前在上海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因為商業布局以及交通因素的緣故。開發商為了提升自己的樓盤價格,合理地開發和布局社區商業成了必修課。
商鋪的投資者和經營者都覺察到了中心城區商業網點已經飽滿,過度開設網點呈現效益遞減趨勢,而一些新興社區的商業則是一片空白,里面的商機誘人。
齊曉齋說,居民消費需求的結構在變化,作息時間在變化,進入社區的超市和便利店趁勢取代了以前的糧油店、雜貨店等等。以前需要十幾家店才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現在有了超市可以一站式購齊。同時最近3年來大量的24小時便利店出現在社區商業中。
他認為,上海的社區商業已經進入了專業化細分的階段了。不同社區根據自身特征形成了很大的差異,如工人新村、曹楊新村等老社區配備的是大眾化的商業網點,而聯洋社區、碧云小區等高檔新社區由于房價高,商業網點的配備走的便是精品化的道路。
背景資料
國際社區商業發展概況
社區商業最早于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出現。60年代,英國、日本、法國等西方國家也由于居民的郊區化而出現社區商業,到70年代,新加坡的社區商業也開始大規模發展起來。
國外的社區商業主要以購物中心的形式出現。國外社區購物中心的零售商們聯合擴大經營的范圍,不僅增強對人們“一站式”購物的滿足能力,還向社區居民提供豐富的服務項目和休閑娛樂項目,因此社區購物中心在國外城市整體商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美國為例,2000年全國社區購物中心零售額為4494億美元,高于近鄰型購物中心(3205億美元)和區域購物中心(1429億美元),約占美國商業總零售額的4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