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基金大撤退 樓市未來將經歷大的調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6日 11:04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高艷平 / 上海報道 “去年年底我們手上的住宅就已經出手了,當時我們也勸那幫溫州朋友,他們不聽,還在買進” 5月17日下午,浦東嶗山路上的浦東房產交易中心,柜臺內工作人員忙忙碌碌,大廳里
一位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和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在西大廳一邊用上海話聊著,一邊等候著柜臺叫自己的號碼。 中年人剛剛賣掉自己在浦東投資的一套二手房,捏著兩把鑰匙的手搭在椅子的靠背上,轉過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要買房啊,等一等吧,不是6·1大限嘛,等6月1號之后,拋的多了,再買。” 中年人所說的“6·1大限”,正是指七部委的房地產新政。新政規定,從2005年6月1日起開始對購房兩年內交易的短期投機客征收5%的全額營業稅。七部委聯手發文調控樓市,猶如七劍客聯手使出獨孤九劍,直指樓市命門。 “七部委新政,是至今為止最嚴厲的政策,因為這次《人民日報》也發了評論員文章。”有市場觀察人士評論說。 今年“兩會”之后,中央、地方連續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在國家政策的步步緊逼之下,樓市陷入僵持狀態:投資客紛紛拋售持有的住宅,而購房者持幣觀望,等待樓價下跌。 而七部委新政之后,這種僵持局面即將被打破,樓市未來將經歷一次大的調整。這成了目前業內人士的共識。 人們似乎有一種預感:上海樓市這頭強大的駱駝,在接連不斷的稻草來襲之后,開始告別瘋狂,緩緩下行。 聯手的奧妙 5月12日,國家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監會等七部委聯手發布了《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 七部委新政打擊炒房,限制炒賣土地,這是見諸媒體的慣常評述,但是如果僅用“打擊炒房、限制炒賣土地”來概括這場新政,顯然是小看了新政的威力。 此次意見是國家相關部委首次步調一致地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此前,中央調控政策,始終以央行限制房貸、加息,國土資源部控制土地,以及國務院以行政命令發布文告等形式出現。國家各部委之間觀點不一,政策執行互相牽制的事情時有發生。 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是以建設部牽頭發文的,而建設部在中國房地產是否過熱的問題上,一直以來是個“多頭”。 “不可輕言過熱”、“ 投資性住房需求對社會有益無害”、“房地產泡沫之說并不成立”等等,建設部的觀點,在去年遭受過多方質疑。 顯然,作為房地產行業直接領導部門的建設部,牽頭出臺此次調控新政,意義非同一般。 “建設部要從大局出發,七部委政策,表明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方面已經達成共識,這傳遞了一個明確的政策信號。”建設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5月13日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明確指出:“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與解決居民住房問題關系密切,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現在房地產面臨的問題雖然是局部性、結構性的,但如不及時加以解決,有可能演化成全局性問題,影響宏觀經濟穩定。” 發改委的態度也頗為微妙。就在去年銀監會出臺《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之前,銀監會與發改委在溝通意見時還有諸多分歧。 據一位參與該《指引》起草的人士向《瞭望東方周刊》透露,“當時發改委認為銀行應該限制房地產開發貸款,但是對個人住房貸款應該鼓勵,他們認為老百姓信用好。最后我們還是堅持將控制借款人住房貸款的月支出與收入比寫進了《指引》。” 而這次的新政,發改委也成為力倡房地產調控的參與部門。 業界專家認為,這次各部委的步調一致,不僅說明中央部委之間,對房地產局部過熱的認識,已經不容置疑,而且也暗示,這次新政的執行力度將會很大。 誰將被套牢 七部委《意見》再次重申了今年3-4月份國務院“新舊八條”當中,改善住房供應結構,加大土地供應調控,禁止炒賣土地,加強房地產信貸管理等調控措施。 而且,新政提出一條稅收政策規定,自今年6月1日起,凡是購買房屋不到2年轉讓的,不管有沒有賺錢都要收稅,而且是收全額稅,與上海之前實行的差額征收營業稅大不相同。 林榮時是一家由溫州人和臺州人組成的房產投資公司的董事。5月13日,在浦東一場房地產業內人士座談會上,林榮時說:“上海新房當中10套有6套是溫州人買的,在松江,他們手上擁有的商品房足以攪動當地房地產市場格局,而現在溫州人大批資金被套牢。” 話音剛落,就震住了幾位幾分鐘前發言“看多”的專家。“如果這樣說,上海樓市就比較危險了。”會談中原本多空各持己見的場面發生戲劇性變化。 會后,《瞭望東方周刊》約林榮時采訪時,他正在吃晚飯:“說溫州人套牢了,只是暫時賣不出去,他們買進的時候,都從開發商手上拿到很低的價錢,如果大家都殺價拋售,上海投資者要割肉了,他們還有的賺。”林嘴里的飯菜嚼得香甜,口氣不在乎。 林榮時說,“被套住的是那些中小投資客,我們屬于溫州投資客中的大戶,去年年底我們手上的住宅就已經出手了,當時我們也勸那幫溫州朋友,他們不聽,還在買進。” 一部分幸運的溫州投資者,從下半年開始,就抽身離開如火如荼的上海樓市,或者拋出住宅,買入商業地產,或者干脆掉頭到北京、重慶等地去投資。 “我們現在就在談一個酒店式公寓項目的收購,資金總額達3個億。”林榮時說。 海外基金大撤退 在樓市遭遇國家政策的連環打壓的時候,一向積極樂觀的海外基金也逐漸從上海住宅市場悄悄撤退,轉向商業領域或者其他地區市場。 3月17日,就在央行調整房地產貸款利率的當天,荷蘭ING國際房地產集團中國區資產管理總監PETER CROWHURST 面對《瞭望東方周刊》對其中國發展戰略的追問,還在狡黠地三緘其口。 而就在一個月后,4月22日,荷蘭ING國際房地產集團就把其在松江復地香堤苑擁有的30%權益,合價人民幣3080.52萬元,賣給了持有該公司60%權益的遠景房地產。專業人士分析,這次股權出售,荷蘭ING將凈賺1814.11萬元,近1年的回報率高達140%。 “事實上,ING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已經開始籌備3個房地產基金,期望用于發展住宅以外的項目。”基強聯行董事總經理陳基強透露說。在1995年的房地產低谷時,ING也不曾放棄中國市場。 而PETER CROWHURST也曾經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上海的辦公樓好項目還不多,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之外他們對零售物業也表示有相當大的興趣。 無獨有偶,4月19日,摩根大通按每股平均價2.09港元,減持上海復地270萬股,涉及金額約564萬港元,持股量由9.28%降至8.97%。 從上海住宅市場撤退的還有新加坡凱德置地,這家在上海開發了十數個住宅樓盤,多個商業辦公樓項目的實力開發商,在2005年初幾個月里,公司戰略發生很大變化。 新加坡凱德置地把新茂大廈、百騰大廈兩棟辦公樓分別賣給澳大利亞的麥格里和美國高盛,上海只剩一個來福士廣場商業項目;隨即在北京買進兩棟辦公樓,又于4月底在寧波斥資10億買下了一塊做住宅商用綜合開發的土地。 專業人士認為,凱德置地改變策略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分散風險,另外一點就是上海住宅的投資價值下滑,而商業物業的投資價值被普遍看好。 戴德梁行投資部助理董事葉建成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稱:“目前,上海住宅租賃回報率僅在3%左右,而商業辦公物業由于價格相對增長緩慢,租賃回報率可以達到8%左右。與香港相比,目前內地的辦公商業物業的投資潛力與價值空間很大。” 由此不難理解,在國家宏觀調控當口,高盛反而逆勢而上,斥巨資買下了上海的辦公樓。 晚跌不如早跌 “這一輪調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遏制投機。”仲量聯行中國區董事陳立民慢條斯理地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因為新營業稅的征收,投資客為了避免繳高額稅收,期望早期脫手,在投資客拋盤數量增加、購房者持幣觀望的情況下,樓市信心遭受打擊,突破心理關口,樓價會不會全線下滑,甚至崩盤? 陳立民說,“套用李嘉誠的話,對市場不要太悲觀,也不太樂觀。”長期來看,陳是看好上海樓市的。 從高端市場來看,“我的那些富豪朋友,還在買頂級的物業,這些頂級的豪宅在上海也就十棟八棟,他們挑選的余地并不大。2000萬一套,一次性付款,這些物業有消費者在那里支撐,影響不大的。” 陳立民說的這些頂級物業價格都是趕超英美的,全中國能買得起這些住宅的沒多少人。但是,他認為,樓市以往的誤區在于,把所有的房子都拿來與這些豪宅的價格作比拼。 “中檔住宅的部分,國家正在打擊投機,低檔住房的部分正在加大供應,這次調控只是會對市場做一次調整。” 但是,市場能夠承受多大幅度的調整?未來的市場誰也難以預料。 國家出臺調控政策打壓樓市,銀行系統是否做好了樓價下跌,應付金融風險的準備?參與此次七部委新政的銀監局系統人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晚跌不如早跌,要是現在不控制,將來的風險更大。”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華民也同樣認為,“趁現在人民幣還沒升值,投資力量還沒有衰竭,擠一擠房地產泡沫,否則等人民幣升值了,拋盤的更多,那時候調控就來不及了。” 一個產業的飛速發展,資金、資源、人力的高度積聚,使房地產行業幾乎成為挾持整個國民經濟的定時炸彈。幸運的是,國家已經出手,一邊打壓樓市投機,一邊著手股權分置試點,兩只手的力度,都看得出政府“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心。 林榮時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們的溫州股東已經把一部分資金從樓市轉入股市了。 全額征收和差額征收 如果一套住宅總價100萬買進,一年內130萬賣出,上海規定要繳的營業稅是增值部分30萬的5%,不算附加稅,要上繳1.5萬,投資這套房屋可以凈賺28.5萬。而新政一旦實施,就要上繳130萬的5%,也即6.5萬的營業稅。投資客利潤將因此大大縮水。 如果僅僅只是利潤縮水,還有20多萬可以賺,倒還是不錯的生意。但是,眼下的情況是,投資客手上的房子已經成了燙手山芋,賣也賣不出去,利潤變成了鏡花水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