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七部委關于穩定房價的意見被形容為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組合拳”。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在日前舉辦的一個房地產論壇上說,這次調控是多年來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繼續和發展,意在解決4個方面主要問題。
其一,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表明,2004年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增長15.2%,超過居民收入增長;今年一季度,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2820元,同比
又增長13.5%。房價過快上漲呈現蔓延態勢,由上海、漸江、江蘇等東部沿海向其他地區擴展,今年以來中部地區部分城市漲速加快。
房價上漲中有一個尤其值得關注的現象:二手房價格上漲加速。劉志峰說,對40個重點城市市場監測表明,約一半城市的二手房價格漲幅超過新建商品住房,最高達48.3%。
其二,部分地區房地產投資規模過大。由于2004年國務院陸續出臺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若干措施,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長26.7%,比去年同期回落13.5個百分點,但這種增長是在去年同期較高增幅基礎上的增長,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個別地區房地產投資增長超過后者50%。劉志峰披露,一季度有13個省(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超過30%,其中6個超過50%,最高的達115%;40個重點城市中,13個超過50%,其中4個超過100%,最高的達172%。
其三,商品房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凸現,突出表現為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房供應不足。北京、上海、天津、沈陽、西安、南昌、成都、武漢、杭州等城市去年銷售的商品房中,四成以上為120平方米的住宅,最高超過六成。全國經濟適用住房投資持續出現負增長,占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2004年由上一年6.1%下降到4.6%,今年一季度更降至2.6%,完成投資僅60億元。
其四,房地產市場秩序混亂。劉志峰說,房地產在開發、交易、中介服務和服務管理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如廣告虛假、商品房面積“短斤短兩”、購房合同欺詐、物業管理、信息質價不符等,擾亂市場秩序,損害群眾利益。尤其是個別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誤導市場預期,通過囤積土地、囤積房源、虛假交易、發布不實價格、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人為造成市場緊張,惡意哄抬房價,帶來一些項目房價短期內非正常上漲。
作者::梁思奇 張愛林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