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中國紡織品遭遇特保調查 > 正文
 

美中專家支招應對337調查 不是打不贏的戰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7日 07:18 信息時報

  時報記者 袁峰 通訊員 許友

  美國關稅法337在今后10年可能比反傾銷來得更猛,現在中國任何出口產品隨時都有可能成為337調查的起訴和調查對象。這是日前從廣州“美國反傾銷暨關稅法337程序報告會”上傳出的消息。據悉,該報告會是由廣東省商業聯合會、北京市德恒律師事務所和廣東知識產權保護協會等30多家單位共同舉辦的。

  “337調查”有策應對

  前來為廣東企業傳授“如何應對337調查”技巧的美國反傾銷及337條款調查審理裁定的執行機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副主席(簡稱ITC)迪安娜·蒂娜·奧昆表示,今后10年,美國337程序對中國到美國出口產品的威脅將大于反傾銷和一般的侵權訴訟。但是,國內法律界卻認為,“337調查”不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德恒律師事務所全球合伙人林曉云律師提出,關鍵在于國內被告企業應充分了解自己有哪些權利,并了解如何利用這些權利來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廣東省商業聯合會會長巫開立指出,報告會后,廣東省商業聯合會維權委員會將會同北京市德恒律師事務所和省內一批知名律師事務所,成立“美國反傾銷及337調查法律援助中心”,為廣東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俺隹谄髽I要掌握有關法律法規,發揮行業協會的牽頭組織作用,在美國聘請對中國沒有偏見且有相關官司經驗的律師!蔽组_立認為,這3項是應對這類問題的基本要素。

  中國企業正成最大受害者

  國家商務部有關官員最近指出,“中國已經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繼以往反傾銷之后,美國再揮“關稅法337條款”,其永久排斥性使其成為影響中國企業出口的又一嚴重壁壘。

  據透露,對應訴企業來講,由于“337調查”涉及的內容在技術上比較專業且時間緊迫,應對起來比反傾銷更為復雜;而且案件的訴訟費用非常昂貴,一般都在百萬美元以上,最高可達300萬美元,單個企業往往難以承受,直接導致幾乎沒有中國公司會在“337調查”中出庭抗辯。依據“337條款”,如果被起訴企業不應訴,則屬自動敗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出“永久排斥令”,使得中國所有生產該產品的企業都無法進入美國市場。面對此現狀,廣東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廣東知識產權保護會長唐善新教授呼吁,中國企業應該行動起來了。

  林曉云律師在會上指出,337程序雖然表面上涉及美國企業知識產權是否被國內企業侵權的爭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上升,客觀上在美國市場構成了與美國同行的競爭;同時也與美國經濟不景氣,美國企業被迫尋求通過市場化的技術壁壘手段抑制中國產品出口有關。

  被調查企業一定要應訴

  據林曉云律師介紹,337程序對中國出口企業最致命的打擊是:如果被列為337程序被告的中國企業不應訴,可能導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下達全面禁止進口令,殃及生產同類產品但未被列為被告的中國企業,乃至生產“下游產品”(即含有同類產品的產品,如帶有被控侵權瓶蓋的瓶子,或包含帶有被控侵權芯片的電子產品)的企業。所以,并不是企業成為被告后才會受到337程序的影響。另一方面337程序允許可能受到其后果影響的非被告人與第三方參與訴訟,成為當事人。所以,任何一家中國企業,只要它還想保持來自美國的訂單,就不可對尚未將自己列為被告的337程序案件不聞不問,否則就是坐以待斃。

  據林曉云律師介紹,美國“337條款”實質上就是一種以國內法的方式實現對外國貨物侵犯本國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干涉的手段,與業界人士耳熟能詳的“超級301條款”一起構成了美國對外貿易報復手段的“兩支大棒”。

  與反傾銷和反不正當競爭調查不同的是,“337調查”,只需證明進口產品有侵權事實的存在,而無須證明美國國內產業確實受到了損害。因此,對美國企業來說,提起“337調查”的門檻較低,申請立案較為容易,程序也非常短,一般在一年之內即可結束。如果有必要,ITC還可在立案90天內作出阻止被指控進口貨物進入美國市場的臨時性進口禁令。而一旦確認進口產品侵權,ITC會依據第“337條款”規定發布“停止令”或“排除令”。

  相關鏈接

  關鍵要有全球知識產權戰略

  面對“337調查”困境,有著多年代理“337調查”、反傾銷案件經驗的北京市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林曉云和王麗認為,中國企業應本著“既要解決燃眉之急,又要放眼長遠謀略”的思路,在以下幾種作法中提供參考,有望多贏得337 調查的勝利或最低限度減少損失。

  第一,中國企業要建立和健全全球知識產權戰略,除了努力發展和擁有、保護自主知識產權,還重視在全球范圍內的知識產權管理,不要使對手有機可乘。

  第二,以貼牌、代工方式出口的外貿企業,在接受國外來單時,應注意下單的外商是否擁有該產品的商標、專利、著作權等權利的證明文件;蛘咴诤贤幸幎ǎ绻蛑R產權問題發生糾紛而發生損失,責任概由委托加工方負責。

  第三,中國企業在向美國出口產品前,要進行有關的知識產權調查。如果發現存在侵權可能,應及時對產品進行修改,或者通過更換非專利方法來避開侵權。

  廣東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唐善新教授提醒說,中國企業要增強知識產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等方面的意識,尤其是要注意知識產權保護的地域性。也就是說,如果產品出口量較大,最好能在對方的市場申請知識產權保護,這樣一旦碰到涉及知識產權的官司,我們也有與對手進行交換的籌碼,在知識產權中“交叉許可”,和解的門檻可以低一些。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夏日風情
夏日風情精彩圖鈴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