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振鵬 發自北京
昨日(12日),商務部宣布將對原產于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進口雙酚A的反傾銷調查期限延長6個月,即調查截止日期為2005年11月12日。而國內雙酚A生產企業則表示,大量低價進口的雙酚A已嚴重威脅產業發展,希望商務部盡快對進口雙酚A征收反傾銷稅。
目前征反傾銷稅證據尚不充分
雙酚A主要用于制造聚氯乙烯熱穩定劑、油漆等,是目前我國需求量增長最快的化工產品之一。中國環氧樹脂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洪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說,中國市場去年對雙酚A的需求量達到了30萬噸,金額為數十億元。不過,目前中國市場所需的大部分雙酚A都來自進口,國內只有藍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新材料”,600299.SH)和天津雙孚集團公司生產,生產能力分別為4.3萬噸/年和1萬噸/年。由于近年來進口雙酚A在中國市場的低價傾銷,使得這兩家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一處負責人張鵬發介紹說,商務部于2004年3月12日收到星新材料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其初步證據表明,申請企業的雙酚A產量在2002年和2003年度均占中國大陸總產量的50%以上。商務部決定自2004年5月12日起對上述地區的進口雙酚A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
產業損害調查局一年來對上述地區進口雙酚A傾銷、傾銷幅度及其對中國大陸產業的損害、損害程度進行調查后發現,目前得出“對進口雙酚A征收反傾銷稅”的裁決證據還不充分,張鵬發說,鑒于案情復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商務部決定將調查期限延長半年。
企業希望盡快征收反傾銷稅
由于進口雙酚A數年低價傾銷,使得星新材料的雙酚A生產業務一度出現虧損局面,且銷售價格一路下跌,去年4月底甚至跌至1.1萬元/噸,星新材料證券事務代表馮新華對本報記者表示,“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從去年5月商務部開始進行反傾銷調查后,其雙酚A的價格才止跌上揚。今年第一季度星新材料的雙酚A產品銷售額達到了1.1億元,今年4月份回升至1.9萬元/噸。但是“由于去年生產雙酚A的原材料苯酚、丙酮等產品價格一路上揚,導致目前產銷雙酚A的利潤仍然很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商務部不對進口雙酚A征收反傾銷稅,公司前景仍不看好。”馮新華憂心忡忡地說。
目前,由于雙酚A在中國市場需求量增長很快,很多企業都計劃投資該產業。據謝洪良介紹,星新材料無錫樹脂廠除擴建6.5萬噸/年裝置外,還將新建9萬噸/年裝置;另外天津石化、東營石化等也在加緊雙酚A項目建設。如果商務部不盡快對進口雙酚A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將不利于保護中國本土產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