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成剛 5月12日北京報道 據吉林省農調隊近日對該省15個糧食主產縣1500個農戶進行的專題調查發現,目前,吉林省農民手中存有大批余糧待售。在糧食市場全面放開的新形勢下,對糧食主產區來說,農民為什么持糧待售?
據調查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中旬,吉林省有50%的農戶手中存有余糧待售,個別地區達到近70%,農戶戶均待售余糧在3300公斤左右。調查發現,雖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都非常
重視糧食收購工作,但是,糧食經營企業改制以后,企業實行自負盈虧,國家補貼沒了,銀行貸款也少了,糧食外銷難了,很大一部分糧庫為了規避經營風險,不再積極收購新糧,國有糧庫也逐漸失去了主渠道作用。
此外,農民對糧價期望值過高,對市場盲目樂觀也是“持糧待售”的原因之一。往年,春耕將至,農民變現意愿增強,必會形成糧食上市高峰。但今年情況有所不同,2004/2005年度,吉林省農村信用社開展的小額貸款業務降低了農民個體貸款的門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緊張狀況,農民期待糧價上漲,以糧變現意愿減弱。
調查認為,部分以種糧為主的貧困戶,如果手中存糧不能及時變現,將會導致生產資金短缺,必然要影響今春的備耕生產。銀行信貸部門的小額貸款雖然降低門檻,但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可能會影響到農民的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同時,應該加大糧改力度,充分發揮國有糧庫的主渠道作用。糧食企業要科學合理地處理好企業改制與糧食收購的關系,企業改制的目的是增強企業的經營活力,眼下正值糧食收購關鍵時節,各級政府應對國有糧庫采取經濟的、行政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糧食經營企業的收儲優勢,盡快把農民手中的糧食收購入庫,以此拉動糧食市場價格,促使農民銷售余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