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發(fā)展毀滅著名風景區(qū) 九寨溝20年后可能消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1日 11:41 周末報 | ||||||||
本報記者 陳璐 張辰 “九寨溝很擁擠很擁擠,這樣下去這個著名的風景區(qū)很可能就要被旅游給毀了。”王振鵬,35歲,長沙人,職業(yè)是醫(yī)生,另一身份是本報熱心讀者。5月7日下午,他給本報的新聞熱線打來了電話,流露出非常失望的語氣:“我剛剛從九寨溝旅游回來,也許是我對九寨溝的期望值過高,實際情況和我想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點不一樣,令人痛心。”
九寨溝,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獨特的景觀資源、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傳統(tǒng)的藏民俗資源,相得益彰,使它贏得了“人間天堂”的美譽。自2000年后,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的游客涌入,并且數量年年遞增。除了游客的破壞,還有一些影視劇出于商業(yè)利益,也紛紛選擇到九寨溝拍攝,使得九寨溝“不堪重負”。 有九寨溝這樣困境的景區(qū),全國不在少數,諸如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溝冰川、峨眉山這樣的景區(qū),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生態(tài)被破壞的現象。我國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張家界,曾因在主要景區(qū)內興建大量商業(yè)建筑而被聯合國遺產委員會出示紅牌,勒令整改。云南玉龍雪山也因建索道砍伐了數千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加上游客的大量涌入,導致了小氣候變化,使原本終年積雪不化的雪山出現了夏秋兩季雪山無雪的惡果。 破壞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王振鵬向記者詳細描述了九寨溝目前被破壞的現狀。 “首先是九寨溝的基建熱。在溝口的漳扎鎮(zhèn),不僅能看到多處有塔吊的建筑工地,在我住的扎西賓館邊,正在修路的震動式壓路機,把賓館的樓震得不斷顫動。溝內也是一樣,九寨溝管理局正在多個景點修棧道,住在九寨溝民俗村的藏民們,也都在抓住機遇、大搞基建。據我了解,最近九寨溝管理局不允許游客在溝內住宿,游客如要細看九寨溝,需第二天再買門票進來。”王振鵬繼續(xù)氣憤地說,“我聽導游講,九寨溝平均每天可以接待1.2萬人,而景區(qū)規(guī)定的最高限額也是每天1.2萬人;但是事實上在淡季時游客達不到1.2萬人,而旺季每天最多進入景區(qū)的有2.2萬人以上,就比如現在的黃金周,常常要用網上預先購票等形式,限制散客的進入。這說明九寨溝現有賓館的接待能力,已經超出了景區(qū)的接待能力,再建新賓館,不僅將造成賓館業(yè)競相壓價的惡性競爭,更將過分破壞景區(qū)及周邊的原始風貌。” “在九寨溝內日則溝的第一個景點,我面朝鏡海、背靠公路,席地而坐吃野餐,視線所及是微風吹拂下的一池波光粼粼的凈水,那真是一池自然的、原始的、從沒有被人類擾動過的凈水。在九寨溝,甚至在去九寨溝沿途看到的很多湖泊,無一不是這樣的晶瑩剔透,可以看到十幾米深的水底,這里確實是人類沒有擾動過的又一例證。這些原始的景色,應該就是九寨溝的魅力之所在,也使我深感‘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王振鵬頓了頓說,“當我沉浸在這如畫的美景中時,背后的公路上駛來了只有現代文明才能生產出來的豪華大巴。坐在這現代與原始的結合點上,現代文明與原始風貌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讓我感到了一陣陣莫名的惆悵……形成巨大反差的決不僅僅是這些,九寨溝到處是保護環(huán)境、追求自然與原始的宣傳和溝里溝外的基建工地;盆景灘邊那施工用的柴油機的轟鳴聲與鏡海的恬靜;中巴車為了環(huán)保改為天然氣做燃料后,景區(qū)內的灑水車和基建用的載重貨車依舊噴出來的濃重的柴油車尾氣,都形成了巨大反差。在進入九寨溝前一天晚上,我住在川主寺的金景賓館。一上樓梯,我們就聞到緩臺下一大堆用黑色塑料袋裝的垃圾正在散發(fā)臭氣;再一細觀察,賓館餐廳的污水,更是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我們隨后了解到,川主寺多家賓館飯店的污水,都是直排進岷江。” 最為轟動的一次破壞 其實,公開報道的九寨溝自然景觀被破壞的事并不在少數,其中以“張紀中的《神雕俠侶》劇組破壞自然景觀”最為轟動。 去年11月,根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揭發(fā),原本禁止游客“觸水”的九寨溝,破例讓張紀中的《神雕俠侶》劇組多次“下水”拍攝。該知情者還指出,在張紀中的要求下,這部戲的選景都是九寨溝最美的地方,包括著名的珍珠灘瀑布。他向媒體透露:“張紀中不懂得憐香惜玉,讓攝影師來回在水中走動,還讓馬匹在里面拼命折騰,這些都傷害了九寨溝的水環(huán)境。在沒人管的狀態(tài)下,工作人員也肆意破壞,把珍珠灘瀑布四周的青苔踩得七零八落,有些地面甚至已是一片空白,連植被都被破壞了。”這個消息引起了公眾一片嘩然。 事隔一個月,歌手李進再次公開出具證據舉報張紀中的《神雕》劇組嚴重破壞大九寨景區(qū)的兩大自然景觀——神仙池和鈣化瀑布。在他給國家環(huán)保總局的揭發(fā)信中這樣寫道:《神雕》劇組在神仙池鈣化層上非法搭建用于拍攝的人工景觀,破壞了自然景觀協(xié)調性,更嚴重的是對鈣化層形成難以估量的損害;肆意踐踏神仙池鈣化堤,留下幾十個可能多年也不能修復的印記(相關人士指出,假如有50個劇組在九寨神仙池做出同樣的事情,這個需要百萬年鈣化過程才能形成的仙境就可能毀于一旦)。李進認為,《神雕》劇組身為公眾極為關注的群體,卻為人類的生態(tài)保護做出了最壞的示范。 為了求證,記者聯系上了九寨溝風景區(qū)管理局的蘇先生。在采訪中,他堅稱自己不清楚當時九寨溝水質被污染的情況。“這個事情過去一段時間了,當時《神雕》劇組在這里拍戲都是領導直接批準的,所以,應該是在多方考量下劇組才這樣做的。” 其實,張紀中本人曾在第一次被揭發(fā)的時候,提出愿意免費為九寨溝拍攝耗資80萬元的宣傳片作為補償。事隔將近半年之后,正在北京做《神雕》后期工作的張紀中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口氣有些無奈:“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你們沒有必要還是拿出來說。我該說的該做的都說了做了!”當談到80萬元免費拍風景宣傳片,張紀中這樣解釋:“我們的確拍了幾卷九寨溝空鏡頭的帶子,臨走的時候已經交給了九寨溝景區(qū)管理局讓他們自己剪輯,不過我們這么做的目的只是感謝九寨溝當時一個多月的照顧,而且正好有多余的鏡頭,當然不要讓它浪費。”他向記者解釋,拍宣傳片只是義務,并不是因為破壞九寨溝的風景而“亡羊補牢”。 至于張紀中免費拍宣傳片,蘇先生說劇組能在九寨溝拍戲就是免費的宣傳,就如當年《英雄》在九寨溝拍攝就做了很好的形象宣傳,他并不肯作出正面回答。 二十年生態(tài)變遷 “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級督察桑塞爾博士在內的國外一些專家的觀點是,九寨溝20年后可能會消失。”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旅游研究所所長張捷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他的語氣中透露著擔憂。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做關于九寨溝的一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按他的話說,他致力于九寨溝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已經整整20年了。“早在1985年左右,我自己還在念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涉足九寨溝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到今天,九寨溝之行差不多已經有八九次之多了。” 張捷向記者回憶起他知道的九寨溝的最初情形:“現在的九寨溝縣原來叫南坪縣,1998年才正式更名。但是如果你翻開1978年以前的四川省地圖,在上面是找不到九寨溝的地名的。在地圖上的南坪縣附近只有‘林場’兩個字,其實這就是九寨溝的前身。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九寨溝內只有山間小道,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很少與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溝一直鮮為人知。1966年,大隊人馬開始進駐九寨溝地區(qū),砍伐森林。當時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處具有珍貴保護價值的自然風景區(qū)。直到1975年,國家農牧漁業(yè)部派出了一個調查組,對九寨溝地區(qū)進行了綜合考察,才發(fā)現這是一處蘊藏了豐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優(yōu)美景區(qū)。同年,中國林科院院長、著名的林學家吳中倫教授在考察后上書四川省政府及林業(yè)部門,呼吁要很好地保護這一奇美的自然景色。四川省政府有關部門當即發(fā)文指示,九寨溝則查洼、日則沿溝200米以外才準予砍伐。1978年,當地政府開始研究商討在九寨溝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有關事宜。當年11月30日,有關部門終于下令停止在九寨溝采伐木材。其實,當年砍伐的后果仍然存在,比如今天我們看到溝口一帶沒有樹林。” 1984年,九寨溝正式對外開放。“當年的九寨溝根本沒有現在這么火熱,游人數量也遠沒有今天這么多!”張捷說,因為開放之初,當地的旅游配套設施跟不上,每年的客流量僅有幾萬人次。“游客到九寨溝,住宿的地方還是以前伐木工人的招待所。”張捷指出,九寨溝早期的開發(fā)完全是探索式、粗放式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個時候的游客享受的才是真正的生態(tài)旅游,他們可以直接接觸到真正的原始森林風貌,深入到森林的內部。而現在游客們參加的所謂生態(tài)旅游,更多的是一種商業(yè)概念上的,他們與自然的接觸是被限定了范圍的。 “我最初一次進溝的時候,由于游人尚不多,地面上有著厚厚的一層苔蘚,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風光。這些在如今的九寨溝游覽區(qū)域已經鮮見了。當時進溝,我們還能見到許多大瀑布。后來因為修路,不少瀑布就消失了。現在我們還能根據路的位置和走向判斷出一些地區(qū)原來存在瀑布。高瀑布原本很多,但是現在也很少見。這也許和當地的河流變化有關,但也不排除是受到了游人的間接影響。”說話時,張捷的語氣不無遺憾,當時不僅自然風貌保持著原始的風光,就連當地人也保持著淳樸的民風,并不愿受到太多的外來打擾。“我記得很有意思的是,那個時候到溝里,我們見到了當地牧民放養(yǎng)的羊群,有人想與羊群合影留念,結果看羊的小牧童死活不同意,他覺得我們來給羊照相,就會將羊的靈魂帶走,打破當地的寧靜。” 但這一情況在1987年以后,尤其是1990年左右,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九寨溝的旅游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游客數量成倍增加,而其發(fā)展模式仍然沿襲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旅游者蜂擁而至,九寨溝內忙著修葺舊屋,平地起新樓,幾百戶人家都成了客棧,有的還建起了帶“星”的賓館,整個溝里竟然有5000多張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磚、馬賽克、衛(wèi)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設施遍布九寨溝。雖然有關部門早就要求九寨溝要“溝內游,溝外住”,但是很長時間九寨溝都處于“屋滿為患”的狀態(tài)。“1990年左右的時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溝,確實很為當時看到的情景擔憂。不講規(guī)劃的房屋大批出現,廢棄的建筑材料隨意堆置,土質和植被被傷害。賓館飯店四周污水橫流,垃圾叢生。水質也很差,水是九寨溝的靈魂,素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但九寨溝管理局的監(jiān)測結果表明九寨溝的水體已經有富營養(yǎng)化的趨勢,湖泊有沼澤化傾向。” 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量都超過100萬人次。“黃金周”里游客塞滿九寨溝,車隊排成了長龍,足足堵了幾個小時,有的游客在溝外排隊排到夜里也沒能進來,溝內溝外的旅館均爆滿,不少人睡在車上。回憶起這種景象,張捷不勝唏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