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天向鐵路部門申請車皮十五萬多輛,實際只能滿足九萬多輛
本報北京5月10日訊 記者杜海濤報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新近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長仍然不相適應,存在物流供給明顯不足的“硬缺口”現象。2004年,我國需要運輸的實物量增長20%左右,而實際完成的貨運總量只增長了10.6%,由此導致貨物在途時間延長,壓港、壓庫嚴重。
報告分析,我國鐵路總營業里程居世界第三,每公里鐵路完成的貨運量居世界第一,但按路網密度算,我國每萬平方公里擁有鐵路只有74.89公里,排在世界60位之后;按人口平均,我國每萬人擁有鐵路0.56公里,排在世界100位之后。現在,全國各地每天向鐵路部門申請車皮15萬至16萬輛,實際只能滿足9萬多輛的要求。
就集裝箱吞吐能力而言,我國90%以上的集裝箱吞吐量集中在沿海主要港口,而集裝箱吞吐能力的嚴重不足與港口集裝箱業務需求快速增長已形成巨大反差,尤其是樞紐港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更為突出。這幾年,物流用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幅度明顯低于需求增長。2004年物流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0.7萬億元,增長24.3%,增速比同期社會物流總額增長速度低5.6個百分點,也低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的水平,尤其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鐵路運輸投資增幅只有16.5%。
與物流供給不足相伴的是高額的物流成本。這份報告顯示,200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為29114億元,同比增長16.6%,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為21.3%,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多。
《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11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