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樓市四月變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0日 17:01 新京報 | ||||||||
本報記者 范軍利 上海報道 4月26日中午,上海市長寧區房地產交易中心旁側文具店門前,店員小隋正在翻曬衣服,“前段時間忙死了,每天都要復印六、七百張合同文件,這個月很怪,突然就沒人了。這幾天每天只印二三十份,我正好出來把冬天穿過的衣服曬曬。”
還不到11點半,長寧區房地產交易大廳正門已經關閉。側門望去,有三五個人在廳里晃悠。“現在好,中午能吃上安穩飯,還能休息一會兒,以前,別說吃飯,連上廁所都得奔著去。”一位葉姓工作人員說,那種局面進入4月后越來越少。 來自上海房產之窗的信息顯示,自3月份以來,上海市住宅成交均價已從11100元/平方米左右下滑至8880元/平方米左右,同時,房市整體成交量也在迅速萎縮。自上海市房產交易中心建立網絡系統以來,房市日成交數額很少低于1000套。4月20日,上海市房地局一位負責人在講話中披露,2005年3月以來成交量每天在400套左右。尤其在4月17日,全市住宅成交量更是創下222套的新低,同時,當天還有46套合同撤銷。 房產交易量銳減,房市政策的出臺密度卻在逐漸增加。 3月7日,上海市政府推出財稅、信貸等四項房產政策,其中包括一年之內交易的房子需交5.5%的營業稅及附加,被業內成為“房產新政”; 3月28日,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發布16家銀行會員簽署的《指引》,明確規定停止一年內轉按揭服務; 4月1日,上海各大商業銀行聯手正式封殺“購房一年內轉讓”; 一系列新政令上海樓市瞠目。進入4月,來自中央的舉措密集而下: 3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即日起上調個人房貸利率,將原來的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信貸優惠利率5.31%調整至6.12%;同時,經央行批準,部分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城市和地區的“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將由現行的20%提高到30%。 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一份內部文件——《關于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即“國八條”),迅即在上海樓市引起震動; 4月初,中央派出專項調查組進滬調查房價事宜;建設部相關領導開始頻繁來往于京滬之間; 4月25日,由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帥隊,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國土資源部等部委主要負責人同聚上海,就當前房地產形勢及政策走向召開內部會議。會上,曾培炎就平抑房價問題提出4點要求,被業內稱為“曾四點”。 4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這一被稱為“建國以來第一次以房地產為主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提出調控樓市的8大措施。 同期,上海媒體一反先前的唱多姿態,開始齊刷刷唱空樓市,“05年上海樓市風聲鶴唳”、“上海樓市洗牌”、“上海樓市步入節點”類標題頻現報端。 投資者:拋盤下的恐懼 在兩個小時的午餐中,楊愛青面前的筷子幾乎只動過3、4次。這是4月27日上海一家普通川菜館的午餐。面對來訪者,這位9套房產的主人不放過任何一個打聽樓市漲跌信息的機會,在目前來講,這是遠比吃飯更吸引他胃口的事情。 “我也有些恐懼,萬一樓市真的下跌,我就全完了!”楊說。 從2001年開始,從事建筑業的他每年會購進一兩套住宅做投資,如今累計價值已過千萬。“100平米以下的我不買,沒什么意思。”楊說,“此前,我一直認為房價會漲,去年10月我在陽光威尼斯6690元買的房,現在已經漲到13000元了。”今年3月8號,楊在松江區購進他的第9套房產,“132平米,總價88萬,首付60%,貸款40%。” 在投資房產的朋友圈里,楊算是“帶頭大哥”。“這次樓市變化,他們也都看我,說,‘人家9套房都沒事,我們怕甚么?’” 楊是江蘇人,今年30歲。從2003年起,他開始將建筑公司賺的錢大規模投資房產,此前購進的3套住宅主要是自己用。“那時候,我突然覺得上海房產不對頭了,房價‘忽忽忽’地瘋長!我的朋友們都說,不買房是傻瓜。” 那年,楊有七八成時間開車在上海中外環的新開樓盤上轉悠,“很上癮。越買野心越大。你會感覺自己在上海地盤上畫圈:自己買一套,給公司買一套,給以后的兒子買一套,給老家親戚買一套,給來上海玩的朋友買一套……,每次看到自己買的房子價格翻番,會不斷地刺激你繼續出手。”2003年,楊分別在普陀、嘉定、松江等地購進3套住宅。“這些房子如果當時倒手的話,基本上一個月內穩拿10萬,但我沒有,我想再等等。” 4年來,在一路飆升的樓市行情中,楊的房產從未轉手過。楊說,他和傳說中的炒房客不同,他做的是長線投資。“我本想再等上兩年,等房產達到十五六套時,再全部脫手。” 楊的耐心在兩天前動搖。楊接到一位朋友電話,說自己已經開始拋售手中一套攢了6年的房產,“他想趕快把這套賣掉,調出資金去他們老家浙江桐廬買房。” 更令楊心驚的是,一些中介門店的掛牌量每天都在增加。“我每次路過東昌路沿線,看到很多中介門店前掛起“超低價,急售!”、“特別推薦”、“3天內急售!”的招牌,心就會被揪起來。一個月以前,高檔樓盤掛牌這種事很少有。中介店員說,這些房東掛牌出售的條件是,簽合同當天就要拿到現金。” 美聯物業上海有限公司副總方萬昌告訴記者,“最近有很多前來拋盤的投機客,他們的心態很明顯,就是要拋,全部拋掉,套取現金。”方認為,目前上海房產市場已經開始轉變,“以前客戶來時,你買不買無所謂,但是現在,客戶可以有很多選擇。” 楊愛青不傾向于拋,只是暗自擔心,“我的全部投資都寄托在這些房子上,”楊說。“購房款大多是自有資金,有900多萬,其余100多萬是從銀行貸的。現在到處在傳溫州炒房團已經抽身離開上海樓市,你說這么多政策的背后,市政府真會放任房價下跌嗎?” 來自二手房網上交易系統的數據顯示,3月21日,二手房累計掛牌量為5950套,到3月28日累計掛牌量為6784套,日均掛牌量為104。25套;而從4月3日至4月7日,二手房累計掛牌量由7279套增加到7925套,日均掛牌量為129。2套。兩相對比,二手房日均掛牌套數增加了24%。 大小中介:吞與被吞開幕式 美聯物業是香港唯一一家房屋經紀類上市公司,1996年進入上海市場拓展。4月27日,美聯物業上海有限公司副總方萬昌告訴記者,美聯上海4月份的掛牌量,與上月相比,增加了50%-60%,“現在是有上家沒下家。”方說。 據了解,4月份,來美聯交易的客戶量比上月減少了15%,即便在進行交易的85%客戶中,成交率也很低。“今天已經是27號了,我們4月份的交易量僅做到上月的5、6成。”方萬昌說。“我接觸的很多同行都是這種情況,因為最近總有同行朋友問我,淡市該怎么做?” “在上海,中介比米店多。樓市波動給一些小中介的生存造成威脅。”上海樓市周刊一位資深記者說。4月26日,記者對上海市長寧區武夷路的房產中介做了簡單統計,在步行不超過20米的街道兩旁,共有7家房產中介門店。其中3家店本月業績為“零交易”,另外4家交易量為上月的二三成。“如果你是新手,現在最好不要進來,進來就死!”一位中介店老板告訴記者。“再說,現在停批經紀人證了,你就是有能力也進不來啊。” 4月上旬,上海市工商部門會同市房地部門出臺了“上海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措施16條”,其中有一條“專項整治期間工商部門將對新設立的房地產經紀企業的登記注冊申請予以嚴格審核把關。”這條措施被業內解讀為“死令”,“在我們這個區,根本就拿不到證。” 與此同時,工商、物價部門對于開發商、中介機構在商品住房銷售、二手房交易過程中損害廣大群眾利益、擾亂市場的行為開始嚴行查處。據披露,上海市房地局曾在3天之內,一連查封了富海商務苑、天賜公寓、紅商事大廈、耀江花園、興盛公寓、頤峰苑、好世鳳凰城共7個涉嫌違規炒作、售賣的樓盤。另外,世貿濱江花園、凱欣豪園、虹口欣逸家園因網上備案合同次數畸高也被有關部門重點調查。 “淡市會對我們的業績造成影響,但它更多地意味著機會。”方萬昌告訴記者,“當撐不過去的中小型中介死得七七八八時,正是我們擴張的最好時機。” 據方萬昌透露,美聯物業經歷過香港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房地產崩盤的洗禮,對當下上海樓市這種變化有所準備。“這點小波動跟當年香港樓市崩盤沒法比,再說早在春節前后,我們就聽到風吹草動,說上海樓市要降,我們當時就跟一部分房東說,房價可能會跌,但當時,行情正火,房東反而說我們是神經病。” 春節過后,方的工作日程中,增加了一項新內容,即與助理小宋進行每日信息集會,“我們加重了對信息層面的關注度,每天上午會有30分鐘至1個小時不等的時間對當日各種政府政策、同業動態等信息進行討論,研究我們的思路。”方說。 據了解,美聯物業上海公司已經啟動部分降低成本措施,同時,他們正在密切關注市場并購動態。 在降低成本方面,除了將廣告投放量壓縮20%外,美聯上海開始放慢新店擴張速度。 “以前我會跟我們的區域經理說,‘快,給我開兩家新店。’現在我會說,‘你先看吧,挑選位置好的試開一家。’”據了解,自2002年以來,美聯上海以平均每月1家的速度擴張新店,目前,門店總數已達27家;同期,美聯杭州以每2個月一家的速度前進;美聯重慶迄今為止共開了5家門店;美聯北京開了2家。“這次的淡市會影響到美聯上海市場的開店速度,但同時,美聯會關注收購市場的情況,以前出價2500萬的,這時可能2000萬就能到手。下一步,可能會加大這部分擴張。” 上海漢宇物業代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施宏睿表示,在市場波動行情中,漢宇正考慮將上海的房源推到香港去銷售,目前他們已在香港星島日報和澳門日報上做過廣告,他們對于香港購房市場很有信心。 中外開發商:退房進行曲 “退房”對上海樓市而言是個陌生的詞匯,直到2005年4月。 4月15日,上海康城三期本已售罄的1000多套房子中有325套被業主退房。據悉,上海康城曾獲“2004年上海樓盤銷售面積50強冠軍”稱號。 4月28日,記者從“上海康城”售樓處了解到,兩天前,又有2套2居室樓房被退回,現正重新發售。對于兩周前業主大規模退房一事,售樓小姐陳蕾說,“這些退房不是集中出現的,而是陸續發生的,跟我們樓盤質量無關。主要是購房者中有70%都是投資客,由于銀行信貸卡得嚴,這些投資客出現資金缺口才退房的。” 繼央行3月17日上調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后,4月初,上海市房地資源局發布政策:叫停轉按揭。即,將以前房地產交易手續實行的“上手抵押注銷”、“房屋轉移登記”、“下手設立抵押”三步并辦等辦法調整為:“還清貸款——房地產抵押注銷——申請轉移登記”三步分開走,銀行憑“房產登記證”放貸。 這一系列信貸政策與上海市政府之前推出的財稅政策前后呼應,直擊樓市投資客的資金軟肋。 一位剛辦理完退房手續的浙江投資者告訴記者,2月初上海康城推出新房源時,他買了三套,“當時開盤價6800元/平方米,按照當時的行情,我預計半年后轉手至少賺60萬,可是銀行的政策越來越嚴,現在我們買第三套房不給貸款了。我的投資基本上都在房子上,哪有那么多資金啊。現在這種市況想拋掉也難,我退房也是沒辦法的事。”據了解,多數退房者均因銀行審查貸款時要求提供資產證明、銀行提高貸款利率以及購買第二套房提高購房首付等原因而退房。 4月26日,祥和古浪房地產公司銷售經理楊杰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的“祥和星宇花園”3月31日開盤,總共154套,到目前只賣了60套。而兩個月前的1月29日,他們公司新開盤的項目,在開盤當天就賣出70多套,107套房在一個月內全部售出。“我們這不算差的,我們附近的“中鼎豪園”開盤后才賣出5套。” 同日,記者了解到,位于浦東新區北艾路的大華錦繡華城4期自4月14日開盤以來,共賣出一套。一知情人士透露,大華錦繡華城4期比一個月前開盤的3期,每平方米定價低了上千元。 “我們也去福州、長沙等地看過,實在不行就出去開發。”楊杰說。 4月29日,上海媒體一則“荷蘭ING緊急套現,海外基金漸離上海住宅市場”的報道吸引了開發商眼球。報道稱,“荷蘭ING 房地產集團的身影正從上海住宅市場慢慢隱退。”4月25日,荷蘭國際房地產以3081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將松江復地30%的權益轉給上海本地開發商上海復地。 荷蘭ING不是個例。此前一周,另一位外資巨頭摩根大通以每股平均價2.09港元,減持上海復地270萬股,涉及金額約564萬港元,交易后,摩根大通持股量由9.28%降至8.97%。 外資曾是推動上海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強勁力量。在上海市工商局的記錄中,2003年上半年新注冊的外資企業里,注冊資金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59家,其中21家申請了房地產開發資質;注冊資金超過3000萬美元的有15家,其中7家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 上海社科院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外資投資的主力樓盤大都在200萬-500萬元一套的高檔樓盤,這部分樓盤一般位于市中心。而2004年,上海的中心城區如盧灣、黃浦等地,房價漲幅均在50%以上。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統計顯示,購房款的本外幣融資中,外資(包括外匯貸款和外資流入)占比從2003年的9.6%,到2004年前5個月驟升為16.8%。而這部分增長中,主要用于投資。該統計表明,境外資金直接流入房地產的占比從2001年到2003年不斷提升,分別為:16.1%、23.5%、25.4%,而在2004年前5個月,相同口徑的統計達到32.6%。 “我所接觸過的海外資金主要來自于香港、臺灣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歐美資金很少介入。這些外資多以個人形式購房,而不是以公司形式,因為那樣將會使購房成本提高。”方萬昌說。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份調研報告證實:外資在上海房地產的流動已經涉及了房地產消費、中介以及開發環節,而在這個完整的鏈條中,外資的跨境資本流動和匯兌管制幾乎不存在。 “而這次出現的外資房產商‘緊急套現’絕非空穴來風。它與外管局近期針對境外資金的規范措施有關。”一位中介機構負責人分析。 3月10日,時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曾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表示,中國非常關注資本流入中存在的投機問題,外匯管理部門和其他宏觀經濟部門正就此進行調查,并將對違規行為嚴肅處理。 郭樹清表示,不加區分地引進外資可能“后患無窮”。他分析說,投機資本在當地炒房地產,把價格抬得很高,這對當地的金融機構、企業甚至居民個人意味著很大的風險,一旦泡沫不能持續,就會造成巨大虧損。 4月中旬,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內居民個人境外投資登記及外資并購外匯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境內居民個人境外投資登記及外資并購外匯登記進行了規范。分析師稱,此舉主要針對違規外匯資金,一是防范境內機構向海外非法轉移資產,二是防止投機性的短期資本非法流入。 據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商品房成交量進一步萎縮,與3月下半月相比,全市19區縣中,有16個區出現銷售面積下降局面。 崩盤?不崩盤? “很多人都在議論,上海會不會重蹈東京、香港樓市崩盤的后轍。你覺得會嗎?”楊愛青有些擔憂。 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房價一路飆升,最高時期的1990年,東京都的地價相當于整個美國的地價。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房價暴跌,大企業紛紛垮臺、幾大銀行相繼倒閉,日本經濟備受沖擊。14年過去,日本全國商業用地價格至今仍為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處在泡沫頂峰的香港房市一夜崩盤,很多香港人因貸款買房、炒股而成為“負資產”,由“富翁”變為“負翁”。香港從此步入產業結構畸形、營商環境惡化、財政問題長期突出、社會兩極分化加劇時期。 “目前這些政策的確對市場造成壓力,不過在上海地產界混了這么多年,無論開發商、中介還是投資者,脂肪都厚得很。” 順馳集團華東分部總經理助理李穎說,“2001、2002年地產利潤非常高,2003年市場翻了一番,既便遇到2004年上半年的宏觀調控,但是一過9月,尤其到年底,房價更是瘋漲。” 據了解,在2001年至2004年,全國所有的土地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累計的上漲幅度平均為25%,而上海的房地產價格在同一時期內累計的上漲幅度將近70%。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價超過8000元/平方米,2003年這一數字達到16%。到今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價格超過8000元/平方米,而新開樓盤成交價超過8000元/平方米的更多過50%。 從2000年11月到2004年12月,中房上海綜合指數已從711點上漲至1372點,商品房均價穩步上升,從2000年的每平方米均價3326元上升到2004年均價6385元,幾近翻番。 上海房價的高速上漲使房市中各個利益群體獲益非淺。記者從房地產開發商上海復地的年報數據得知,該公司自2000年至2004年,營業額上漲幅度分別為133.86%、218.43%、4.12%及9.24%;同期,公司總資產分別上漲了38.28%、34.02%、90.93%及48.57%。 “即便是淡季,我們還會繼續在上海找地,我想所有大的開發商都不會放棄上海。” 李穎說告訴記者,“今年調的是需求,主要是想擠掉短線投資者。” “目前房市交易冷清,但遠不至于崩盤。我覺得還可以再觀望,到下半年9月、10月,可能會有變化。無論是跌是漲,只要有交易,我們中介就有的賺。”方萬昌對后市似乎很樂觀。 “上海房價不會出現當年香港、東京那樣的大起后馬上大落的情況。當年香港在房價大漲之后出現了70%的大跌,使許多投資者和消費者損失慘重。日本東京也有類似經歷。但目前上海房市不可能。”尹伯成向記者分析,現在上海所處的經濟發展時機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都和香港、東京不同。上海的經濟在快速持續增長,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斷提高,因此,房市中的泡沫并不要統統用跌價來消除,而可以通過發展經濟、提高人民實際收入和租金水平以降低房價收入比和房價租金比的辦法來逐步消化一部分。 “但是,這不等于說上海樓市不會下降,只能漲或漲幅趨緩。實際上,當房價持續上漲多年并過分高企之后,適度下調不僅不是什么壞事,而是可以釋放風險的好事。這樣的下調不用大驚小怪,要不用驚慌失措。讓市場自我調整,就不會使風險越積越大。如果上海房價能有一個適當的下調,過了幾年或者更長一些年份以后就會逐步向上的話,上海房市會有一個十分好的前景。但是,一定要吸取以前的教訓,再不能人為造市,過分透支未來,把本來要10年吃的飯1年就吃光。” 尹伯成說。 兩次調控背后的角逐 上海樓市對于宏觀調控政策并不陌生,早在去年此時,全國范圍內抑制經濟過熱的措施就曾波及上海樓市,一年之后,再次面對“調控”,上海樓市明顯感覺到了差異。 2004年初,上海市市長韓正在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商品住房價格上漲偏快,房地產市場調控有待加強”稱為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之后,上海市房地局局長蔡育天曾對外表示,“2004年,上海房價漲幅將控制在12%以內。” 一年之后的2005年1月18日,上海市市長韓正向上海人代會所作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04年上海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622.59億元,同比增長20.4%。 “按業內的說法,去年房價漲幅應該在30%以上。所以說,2004年上海市基本就沒出什么政策,市里就是想拖房價,”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告訴記者。 2004年7月,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在《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報告》中,提到“近階段市場調控工作的進展情況”時,除“繼續加大土地供應的調控力度”外,還有兩項針對房市的具體政策,分別是:2004年3月,上海市實施商品房網上備案和登記制度,以規范商品房銷售行為;2004年4月,上海市出臺政策,限制期房轉按揭業務。(暫停預購商品住房在取得房地產權證前的轉讓行為,期房的轉按揭隨之暫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建商品住房市場中的短期炒作行為。) “去年與今年的市場反應不一樣。去年的調控,令房市打了一個愣,但僅僅停了兩個月,又開始漲,到了年底,更是一個大反彈,幾乎漲瘋了。”方萬昌說。 2004年5、6月間,上海二手房市場成交量穩中有降,其中,5月份成交量比4月份明顯回落15%。6月9日,市政府發言人焦揚表示,“目前對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已取得初步效果,今年一至四月份商品房增幅明顯趨緩。1-4月上海商品房平均價格分別比上月增長1.9%、0.9%、1%、0.9%,比去年末累計增長4.7%。” 然而,進入9月,上海房產市場日成交量卻由400套重新回到了1000套的水平。“而且,市政府出臺的期房限轉政策好像已經“形同虛設”了。”一位開發商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4月上海市限制期房轉按揭業務后,上海房屋銷售前三甲的世貿濱江花園、凱欣豪園、虹口欣逸家園,合同撤銷率分別高達253%、234%和191%。其中,世貿濱江花園,項目備案房源共499套,撤銷合同次數1261套;凱欣豪園,項目備案房源286套,撤銷合同次數670套;虹口欣逸家園,項目備案房源294套,撤銷合同次數562套。 “都說去年土地難批,我3月份照樣拿到一塊地。”楊愛青向記者談起一年前那筆令他得意的投資。去年3月27日,楊愛青通過關系花160萬得到一塊地,準備建廠房。“9月份,廠房快要建好時,有個投資商看中我的地,我不想賣,他們托各種關系找到我的朋友,結果,我們9月20號簽的轉讓合同,去掉各種稅費、手續費,我凈賺80萬。”楊愛青說。 “今年不一樣,一調控,直接就跌。對投機客的打擊很大。”方萬昌分析。 自2005年年初以來,國務院各部委針對樓市政策頻頻出招,上海市政府的政策也愈見明晰。財政、稅務、銀行、房地、工商、物價等部門開始協作出臺措施,(見附表3)這已被唱空派人士認為是積極信號。 今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一份內部文件——《關于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即“國八條”)在上海樓市引起震動。其中,第八條意見指出,“國務院有關部門將以適當方式,……對部分住房價格上漲過快地區或城市還要進行重點督察。要建立通報制度,對調控措施不落實、住房價格過快上漲的地區予以通報批評。” 4月初,銀監會開始對天津、沈陽、上海、南京、杭州、寧波、青島、重慶八個省市的4家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的房地產貸款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同時,建設部相關領導開始頻頻往返于京滬之間,4月25日,建設部在上海召開房地產形勢座談會,分析判斷當前房地產形勢,并對政策走向進行探討。 據悉,這次“保密級別很高”的內部會議是由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帥隊,出席者除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副部長劉志峰、房產司司長謝家瑾外,還有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國土資源部主要領導以及全國13個城市相關負責人等人士。會上,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對平抑房價問題提出4點要求,被業內稱為“曾四點”。 “建設部來上海開會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且,這次開完會建設部和各部委人士離開上海后,曾培炎總理還繼續留在這里,與上海市有關領導探討平抑房價問題。”4月27日,一位參與會議人士告訴記者。 “去年宏觀調控過后,上海樓市反而漲的更兇,今年從財稅、信貸等一系列措施,到‘國八點’,再到這次會議的‘曾四點’,可以看出中央已經中央再次發力,下決心整頓上海樓市,下一步的關鍵還要看上海市政府的執行力度。”上海市房地產經濟學會高級經濟師顧海波告訴記者。 4月20日,上海市房地局有關人士在一次關于上海房市走勢的報告會上表示,如果上海在2005年5月到6月間,房價無明顯的下降趨勢,可能還會醞釀出臺一系列的措施與手段,直到把房價恢復到合理空間為止。 4月28日,記者從上海一家銀行信貸部主任處了解到,近幾個月內,上海市在銀行利率方面還會有進一步動作。此前一周,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曾公開表示,目前確實有些城市的房地產增長過快,央行會就這些城市推出新的調控政策。同時,周小川說,由于房地產政策不是全國性的,而是地方性的,每個城市都不一樣,“估計有些城市房價上得快,我們會對這些城市再推新政策。” “長三角現在是全國房價最高的地區,上海又是長三角的龍頭,如果上海房價降不下來,全國房價就無法下降,因此,中央今年加大調控力度,各種措施聯番下達,這對上海市的壓力太大了。”尹伯成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