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歐盟再度收窄對華鞋類進口大門
本報訊記者蔣杰升報道:“前天,歐盟已經拿中國紡織品開刀了,對鞋類產品的保護也會很快出來。當然不是明后的事,但是估計歐盟不會拖得很久”。前天,在第97屆廣交會舉辦的“中國鞋類產品出口歐盟研討會”上,中國輕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欒春生警告與會的30多位鞋類參展商,鞋類產品的出口不能再停留在依靠價格優勢擴張出口數量層次,務必轉
到“優質優價,適量發展”的軌道上來。
對華鞋類壁壘或特保或反傾銷
中國輕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欒春生透露,歐盟曾在1997年和1998年對來自中國、印度和泰國的一些鞋類實施反傾銷措施。到了2005年,針對鞋類產品的相關反傾銷措施保護均已到期。但是有資料顯示,為了應對來自中國鞋類產品對歐盟市場的沖擊,意大利的一些企業和機構正在醞釀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申請。“德國有關機構最近決定,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鞋類產品遵守環保標準,這會影響中國鞋類的出口”。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劉新華補充說,繼今年1月1日歐盟取消鞋類產品進口配額之后,2月1日正式對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實施“事先進口許可監控”,這一措施將實施至事后監管體系完全可操作之日為止,最晚到2006年1月31日。此前,歐盟有些國家實施過數量限制,其中有的國家更是采取極端措施限制中國鞋類產品進口。欒春生表示,歐盟對華鞋類產品到底是啟動特保還是反傾銷現在還不能預計,但是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實施保護是肯定會有的,而且估計這事不會太久了。
繼續擴張輸歐鞋類數量不現實
據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2004年中國出口歐盟鞋類共計8億多雙,中國鞋占歐盟進口鞋類總額約20%。劉新華透露,2004年中國鞋類產品輸歐22億美元,歐盟鞋類輸華4.7億美元,順差是很明顯存在的。“中國鞋類產品對各國的威脅是存在的”。據欒春生反映,雖說中國的鞋類產品不進去,印度、越南和土耳其的鞋類也會進去,但是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在喊大家都怕中國鞋。尤其是一些企業采取國際直銷模式,在歐盟的進口、批發乃至零售都來自己做,企圖通吃整個鞋類產業鏈的利潤。這是不行的,“西班牙燒鞋事件”說明我們的企業與當地的批發商零售商雙方的矛盾到了極點。如不認真處理關系,鞋類產品出口的路子就會越走越窄。劉新華認為,應當說歐盟東擴以及取消對華鞋類配額,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機會。但是,更大的挑戰和危機就在眼前,希望政府、商會、協會以及企業認清形勢,單純擴大出口數量是不太現實的。“優質優價,適量發展”。欒春生表示,輕工商會的立場就是這樣。
商務部定期發布月度預警報告
在劉新華看來,從現在開始,歐盟從政府到商會、協會都在準備對抗我們了,危機已經擺在面前。因此,“目前商務部正在采取措施,支持中國鞋類出口向質量效益型增長模式轉變”。“在WTO允許的范圍內,與相關行業商會和協會運用外貿發展基金支持鞋類產品出口貿易,資金使用定位于扶持鞋類銷售渠道的拓展上,具體細節正在制定之中”。劉新華透露,會選擇一批代表性鞋類企業與國外同行打造研發中心,創中國自有品牌,樹立中國鞋類產品形象。“聘請國外鞋類產品設計師花不了多少錢。奇瑞汽車曾請了200多名國外設計師做自主品牌;曲美家具也請了一位丹麥設計師,鞋類行業也可考慮這一思路”。劉新華表示,針對中國鞋類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現狀,商務部正在推動有關部門編制鞋類標識認證,使之成為鞋類集體出口品牌,比如溫州鞋等。目前,商務部針對歐盟的舉動將定期發布月度報告,透露歐盟進口中國鞋類的數量和價格,為出口企業發布預警信息;作為應對國外鞋類技術壁壘的鞋類產品出口技術指南即將于5月出爐。(侯穎/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