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氣區重慶遭遇缺氣 中石油陷平衡地方利益困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7日 16:0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陶春宇 實習記者 向江微 重慶報道 重慶建設投資公司(簡稱“重慶建投”)近日正式向重慶市經委遞交了擬參與開采淺層天然氣的申請。
該申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主城區建兩個天然氣加氣站;二是準備向國家爭取重慶淺層天然氣的開采權。 成立于1989年的重慶建投,是重慶市政府組建的八大投資集團之一,主要承擔重慶能源領域的建設和投資。 事實上,作為一個有著濃厚政府背景的投資企業,重慶建投向國家爭取本地天然氣的開采權,不僅源于逐利沖動,更是囿于全國天然氣主產區重慶的“氣荒”困局。 重慶“氣荒” “重慶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氣產地,年產氣量64億立方米,占全國總產量的1/5左右。然而,中石油供給重慶市的天然氣卻遠遠不能滿足本地區發展的需求。”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楊慶育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如是說。 “目前重慶市的天然氣需求已經被嚴重壓縮。”楊說,“即使這樣,重慶天然氣需求與供給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據重慶市政府有關部門估算,2007年重慶市天然氣的總需求量將達到55億立方米。 不過,重慶市與中石油協商的結果是,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承諾在2004年用氣量29.8億立方米的基礎上,每年增加3.3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到2007年提供40億立方米天然氣給重慶使用。 重慶市發改委工業處處長黃真誠稱,前段時間,重慶發改委按照“有保有壓、保證重點”的原則,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對重慶市天然氣需求進行了重新梳理,主動壓縮了一些項目或將其建設年限推遲到2008年以后。這樣,2007年重慶天然氣的需求也至少要44.6億立方米。 重慶對天然氣的需求包括民用、CNG汽車以及工業增長的彈性需求,特別是幾個大項目如揚子江乙酰公司35萬噸醋酸項目、西南鋁業集團1+4熱連軋項目、化醫集團與日本三菱瓦斯化學株式會社合資建設的85萬噸甲醇項目、明達公司浮法玻璃及聯堿等項目。 “44.6億立方米這個需求已經是最低限度了,然而,中石油卻始終不肯松口。”黃真誠說。 去年重慶市的天然氣供應已經出現明顯的緊張局面,不少企業反映,中石油供應給它們的天然氣,只能滿足七成生產的需要。 實際上,為解決“氣荒”難題,重慶市的政府要員多次到北京,與中石油、國家發改委甚至是國務院的領導進行磋商,希望中石油能看在重慶是產地的分上,盡可能滿足重慶的天然氣需求。 “所有的努力都未見到實質性效果。”重慶市政府有關官員稱。 于是,在游說成效不大的情況下,重慶市政府希望國家能夠特批本地企業參與重慶地區淺層天然氣的開采。 重慶市有關官員稱,淺層天然氣的開采難度不大,而且產量不高,中石油對此興趣不大,與其資源閑置,還不如讓地方企業來開采,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能源緊張的局面。 對于地方企業能否獲得淺層天然氣的開采權,重慶建投有關負責人稱,“現在還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而且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開采權也沒有放開,重慶建投得到國家特批的難度不小。” 鼎發特例 目前,地方企業參與開采天然氣在全國只有一個特例,那就是重慶市墊江縣的鼎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發公司”)。這個國有控股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約為2億元,利稅4000多萬元。 該公司董事長許義達介紹,鼎發的前身是“墊江縣淺層天然氣鉆井隊”。1977年,為使四川淺層天然氣得到開發利用,石化部決定支援四川4臺鉆機,其中兩臺撥給了墊江縣。在石化部的支持下,墊江的氣井接二連三地出了氣,日產6萬-7萬立方米。 1981年,墊江縣修建了井場至城里的天然氣管線,讓天然氣真正發揮其用途。至1985年底,鼎發公司共鉆井20口,獲產氣井13口。 1986年《礦產資源法》頒布后,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與鼎發公司開始糾紛不斷。按照《礦產資源法》,開采礦產資源的企業必須事先在相關部門進行登記,而重慶方面的氣田幾乎已全部被中石油登記。 許義達對記者稱,“鼎發鉆探的氣井中50%以上的都找到了氣,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然而,在中石油看來,這個“奇跡”卻充滿危險。 “氣田相當于一個不規則、充滿孔隙和裂縫的容器,天然氣、地層水就在孔隙和裂縫內。如果不科學開采,則會導致嚴重后果。”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勘探開發處副處長韋先海認為鼎發的行為已嚴重破壞了氣田開發的合理性、均衡性。 2004年12月9日,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和墊江縣政府有關人員開始坐到談判桌前,就墊江縣購買原料氣進行協商。 今年4月5日,雙方達成以下協議:墊江縣承諾不再從事新的鉆探作業,并保證不在嘉陵江組及其以下氣藏打新井;中石油方面同意每日供墊江20萬立方米低含硫氣,并根據墊江工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在低壓氣生產能力允許的條件下,以后逐步增供原料氣。 不過,這紙協議在當地政府看來只是一個過渡性的協議,很難保證今后不會有所變動。 于是,有關人士建議,由重慶建投、重慶燃氣公司、鼎發公司共同注資成立一個新公司,在重慶市內有規劃、有步驟地開采天然氣,以彌補重慶天然氣供給不足的矛盾。 企業利益與地方發展 知情人士透露,重慶市政府曾多次向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打報告,希望國家對中石油已登記的川東地區氣塊進行適當調整,引入有開發資質的地方企業進入三峽庫區開發和經營天然氣,同時給予地方政府相應的天然氣開發權,“以增強地方調控能力,順利實現庫區百萬移民安置的目標”。 對于重慶市的想法,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有關人士稱,“對礦產資源的勘探開采,國家有嚴格的規定,沒有得到國家許可不能隨便開采。” 一方面,重慶天然氣的供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中石油已從三峽庫區的忠縣修了一條直通武漢的年輸氣量為30億立方米的輸氣管線,將重慶的天然氣向外輸送。 “我們并不是不同意西氣東輸,但是,我們希望在確保產地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再將多余的氣東輸。”楊慶育稱。 目前,三峽庫區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產業空心化。為了解決該問題,重慶已經將天然氣化工產業作為三峽庫區重點發展的產業。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也曾表示,重慶的天然氣化工產業的基礎在全國來說是最好的。 重慶長壽化工園區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天然氣化工生產基地,年產值超過60億元,目前已經形成以建峰化工廠為代表的涪陵優質化肥基地以及以萬州索特為代表的萬州鹽氣化工基地。這樣,重慶初步形成了沿長江布局的化工產業鏈。 發展天然氣化工產業,無疑需要大量的天然氣作為保障。然而,忠武管線的建成,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兩難局面:如果輸氣量少于15億立方米,中石油將在這條管線上賠錢;而如果滿負荷地將氣輸出去,無疑將遏制庫區天然氣化工產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庫區的經濟發展。 “如果中石油單純從企業獲利角度考慮,那么三峽庫區的資源優勢將大打折扣,該地區的天然氣化工產業將會面臨沉重打擊,這會嚴重影響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楊慶育表示。 對于地方政府的“委屈”,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稱:“油氣是國家戰略資源,供給多少,供應什么地方,都是集團公司統一協調調配的。重慶方面希望國家給予特殊的產業政策扶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地方經濟的扶持必須在市場的模式中去探求。” 重慶大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學教授蒲勇健認為,“中石油在重慶的土地上開采資源,卻并沒有為重慶的財政收入作出多大的貢獻,相反卻享用了重慶的公共設施。從這個角度講,重慶要求中石油對重慶市的天然氣化工產業在供應量上予以保證,是可以理解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