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中方簽下由中航一集團產機翼、二集團搞研發的合同與協議
本報訊4月21日,空客在中國一天就發生了三件事:中方生產A320系列飛機機翼翼盒,由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航空第一集團公司在京簽訂合同;空客和中航二集團在京簽署計劃合資成立空中客車研發中心的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三家公司宣布購買30架空客,目錄價格超過30億美元: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購買5架A380,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購買20架A
320,深圳航空公司購買5架A320。
根據合同,中國航空第一集團公司所屬企業將進行首批翼盒裝配及其工裝的制造。這也是空中客車公司與中方企業展開的A320系列飛機機翼合作項目第三階段。本次簽訂的合同金額為7000萬美元。而就在20天前,中航一集團下屬的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剛剛交付了該公司生產的首件A320系列飛機的機翼固定后緣。“掌握了機翼制造技術,也就掌握了飛機的1/3至1/2的制造技術。”空中客車中國公司工業合作主任高正對記者說,“中國是歐洲以外空中客車在這一項目上開展合作的第一個國家。”
根據協議,到2008年之前,中國航空第二集團和空中客車公司合資成立的研發中心將招收約200名中國工程師,從而使得這一研發中心有能力按照世界領先的空中客車技術標準,參與現有和未來的飛機項目。通過這一合作,中國將成為新一代空中客車飛機項目的風險共擔的全面合作伙伴,中國航空制造企業將參與空中客車飛機的設計、制造、投資及利潤的分配。
與汽車產業長期缺乏自主核心有所不同,中國民用飛機的制造廠商正在從空客、波音這兩大國際民航制造業巨頭的手中獲得關鍵技術。近年來尤其是空中客車公司,正逐步把許多飛機部件的制造工作移往中國。目前,我國國內共有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紅原航空鍛鑄工業公司和貴州航空工業集團等五家航空企業直接參與了為空中客車飛機生產零部件的合作。
中方企業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倚仗的就是中國民航業的大市場和迅猛的增長潛力。根據民航總局公布的數據,2004年我國民航業獲得長足發展。據初步統計,全年運輸總周轉量達23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達1億人次,貨郵運輸量達273萬噸,分別比2003年增長34.7%、38%和24.5%,民航全行業利潤達86.9億元,相當于前十年的利潤總和,航空公司實現利潤62.3億元。“預計中國內地的航空公司的客運量在2004年和2005年將以超過20%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增長,之后將以8.1%左右的速度平均增長,到2022年達到5000億客公里收入(RPK),接近目前的5倍。”來自空客的一份報告這樣預測。
空中客車公司客戶事務副總裁亞當·布朗在不久前來中國時曾說,“在世界航空市場中,中國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將僅次于美國,成為空客產品的第二大潛在市場。”
技術換市場的結果是雙方皆大歡喜。據了解,除上述中國3家航空公司向空客購買30架飛機外,在2004年,空中客車就已從中國獲得81架飛機訂單,創歷史最高記錄,并有40多架空中客車飛機加入了中國的航空公司機隊。而它的競爭對手波音公司在中國只拿到了11架飛機訂單。近年來,波音拉日本,空客拉中國的趨勢愈發明顯。空中客車公司還計劃在今后新機型的制造中把中國的份額提高到10%,這一份額相當于空中客車歐洲英、法、德、西四大制造國中西班牙的份額。
當然,想完全通過一筆筆的訂單拿到制造大型民用飛機(200座以上)的全部技術還是不現實的。中航一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楊育中提醒說,雖然空客采取的“技術換市場”的手段是目前飛機制造等高端制造市場所常見的手段,但發展民機制造業,更要關注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展。“核心技術是無論如何也買不來的。”因此,中航一集團在不斷強化與空客、波音等公司國際采購的同時,更在致力于讓國人坐上我們自己制造的飛機。(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