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袁茵
北京報道
FDA的警示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一紙公告再一次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4月7日,FDA發表最新的用藥指導。文中警告,所有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均有潛在的心血管風險。FDA要求這些廠家在其說明書中加入黑框警示。
非甾體抗炎藥是一類具有抗炎、解熱和鎮痛作用的藥物,被廣泛運用于各種疼痛癥狀如牙痛、頭痛、痛經及肌肉痛的緩解,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一類藥物。FDA在這份用藥指導后,附加了一份相關藥品名單,共21種,其中六種赫然立于中國進口藥物的名單之上。
這6種藥物是:芬必得、西樂葆、扶他林、萬絡、瑞力芬、奇諾力。
這6種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中國市場上有此類療效的進口藥物,其中最常見、也是占市場份額最大的3種分別是中美史克的芬必得、諾華的扶他林,輝瑞的西樂葆。
FDA的警告是,所有非甾體類藥品都存在潛在的心血管風險。也就是說除了這六種進口藥之外,目前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十幾種類似成分的國產藥品也在警告之列。
一石驚起千層浪。一系列的疑問隨之而來,其中,針對中美史克的芬必得、諾華的扶他林和輝瑞的西樂葆的質疑首當其沖。
芬必得等受影響甚微
涉及此事件的各方態度都相當謹慎。
4月14日,記者致電中美史克醫藥部負責人陳靜賢。陳告訴記者,公司已經知會各個部門不能擅自接受采訪,因此她不能回答任何問題。但她說,公司開設了專線,專門記錄媒體的問題并作出解答。記者在專線提出了問題,但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中美史克的答復。
不過,此前的4月11日,針對FDA發表的聲明,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曾發表聲明,對此事做出過回應。在該聲明中,中美史克稱,部分媒體刊登與轉發的文章,對FDA4月7日發布的文件“有不同程度的誤解”。
中美史克解釋,FDA原文的主旨是:1.對于處方藥類Rx非甾體類抗炎藥,需加黑框警示潛在的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嚴重的可能威脅生命的胃腸道不良事件。2.對于非處方藥類OTC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到目前為止沒有資料顯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沒有需完善包裝盒和說明書相關提示內容。
聲明還強調,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資料顯示芬必得會導致心血管和胃腸道不良反應。而且,“芬必得在中國的臨床應用已經有15年,安全性記錄良好”,目前在國內上市的芬必得的包裝盒和說明書“完全符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管理規定。
與此同時,扶他林生產商北京諾華制藥也發表全球聲明。聲明中稱,有超過8億患者使用過扶他林產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臨床數據證明扶他林會比其他同類藥物更容易導致心血管不良反應”。諾華將密切監測扶他林上市后的報告,但目前還沒有決定要修改說明書和增加“黑框警示”。
警示對這些藥品的銷量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影響。記者4月18日在北京幾個大藥房調查獲知,目前此類藥品銷售量只是有略微下降。以規模較大的金象大藥房西單店為例,以前平均每天銷售芬必得十幾盒,FDA發布預警之后,每天銷售十盒左右。至于西樂葆,消費者大多是在醫院購買,藥房的銷量并不太大,所以也看不出明顯變化。而各有關制藥公司拒絕提供這些藥品具體的銷售數據。
各大醫院對FDA警告的反應相對比較平淡。“這次警告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嚴重,FDA經常發警告,目前還沒有聽說這類藥品在中國出現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應報告。”北京風濕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教授曾小峰告訴記者,“FDA的警示對目前的臨床用藥不會有什么影響。”
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國家藥監局)于4月12日通過其官方網站向公眾表示,國家藥監局將繼續“密切關注”非甾體抗炎藥的安全性問題。
中國不會召回
事實上,有關非甾體類藥物副作用的討論,這并不是第一次。去年6月就曾出現過非甾體類藥萬絡被全球召回事件,去年12月又出現過西樂葆風波。
萬絡是全球制藥巨頭默沙東公司的拳頭產品,主要用于治療關節炎和急性疼痛。由于“連續服用(萬絡)18個月會增加病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幾率”,默沙東公司正式出臺了藥品召回的具體流程,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市場中用于銷售的萬絡緊急召回。
之后,生產西樂葆的全球第一大制藥企業——美國輝瑞公司,迫于強大壓力發表聲明,承認其銷售的西樂葆影響心血管安全性。然而,輝瑞并不愿意召回這款全球處方量第一的抗炎鎮痛類藥物。此后,輝瑞公司經歷了股市暴跌、銷量銳減等一番暴風驟雨。終于在2005年的2月,西樂葆被FDA批準允許公眾繼續使用。
“其實,這類藥品最主要的副作用是損傷胃黏膜,嚴重的可能引起胃出血。”國內消化科權威、中國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柯美云教授告訴記者,“關于這類藥品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比較常見,這是醫學界都知道的。”
目前,國家藥監局尚無表態是否會召回這些藥物。記者就此類藥品的危險性、中國是否會召回此類藥品等問題采訪國家藥監局安全監督司藥品評價處。該處一工作人員表示,對于該事件的進展情況已經發布了公告,已做出說明,其他問題都“暫不予回答”。
但北京市藥監局、廣東省藥監局等地方藥監部門已經明確表示,非甾體類藥物暫時不會被召回。目前,非甾體類藥物在中國市場還在照常銷售。
曾小峰教授指出,FDA的警告并不說明這些藥不能用。任何藥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用藥要綜合考慮療效、副作用、價格和服用方便等多種因素。如果藥品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比較明確,服用后可能會弊大于利,那么FDA一定會發出停止使用或是召回等通知。
曾說,任何藥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安全永遠都是相對的,藥物沒有完美的,只有更適合的。藥品的不良反應也是比較常見的。對于FDA的警告,不必產生恐慌。對于一般的患者來說,這些藥品可以照常使用。對使用這類藥物比較多的患者來說,要注意用量,并嚴格遵照醫囑。
有關人士解釋,中國的藥品質量監督體系和美國不同,FDA發布的消息對中國僅僅起一種參考作用。對于一種藥品,停止使用或是召回,是由國家藥監局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決定的。此次,FDA要求所有的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都需要修訂說明書,注明可能引發心血管事件和胃腸道出血。主要目的是引起醫護人員和使用者的注意,以便于其權衡治療收益與風險。
·記者手記·
藥品安全體系亟須完善
雖然這次非甾體類藥品事件并沒有像蘇丹紅事件那樣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最近一系列藥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不由讓人們反思:為什么這樣的警告總是從國外傳來?
美國有一套相對比較完善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控體系。FDA除了詳細告知消費者不良反應上報的方法和步驟外,還在網站上設有不良反應報告的鏈接通道。每一個瀏覽者都可以通過此鏈接直接向FDA報告藥品不良反應。FDA還在網站明顯位置上強調上報不良反應的重要性,提醒消費者及時上報。
我國其實也有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2004年3月15日,國家藥監局和衛生部發布并開始實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醫療衛生機構應按規定報告所發現的藥品不良反應,實行逐級、定期報告制度,必要時可以越級報告
但是,雖然這項法規出臺已經一年,絕大部分消費者還是不知道如果個人出現了不良藥品反應時該如何匯報、該向什么部門匯報。
《辦法》規定,藥品不良反應的上報工作由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主要承擔,違反規定者將視情節輕重處以1000元到3萬元的罰款。
然而,3萬元相對制藥企業驚人的利潤、相對國外同等情況下數百萬甚至上億美金的罰款,可謂微乎其微。
在立法上,我國也還與其它國家存在差距。美國有一整套完善的藥品監督體系和相關立法,對各種問題做出界定和并制定處理辦法。以不良反應上報為例,如果消費者上報不良反應先于企業,企業就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并處以巨額罰款。正是由于法律的保障,美國每年才能收集到大量的不良反應報告,這些報告中有七成左右來自制藥公司。
目前,中國藥監部門也正在不斷努力完善藥品安全體系。今年3月,國家藥監局還發布了《關于定期匯總報告和進口藥品境外發生的不良反應報告有關問題解釋的通知》,完善不良反應報告制度。但有專家稱,在技術上、民眾的安全意識等方面,我們與其它國家的確存在很大差距。美國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藥物安全的檢查和檢測,我國的資金投入無法與之相比。我國的消費者安全意識還十分淡薄,缺少相關的科普知識。
這幾天,社會上又在關注關于炸薯條致癌事件,這是繼近幾個月來蘇丹紅事件、非甾體藥物事件后的第三起涉及藥品食品安全事件。對于此類事件在短時間內頻繁出現,有人好奇是不是食品和藥品的監督比以前嚴格了;或是國民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突然提高了。無論是哪種可能,都是一件好事。因為對此類事件的頻繁關注構成一個信號:雖然完善食品藥品監督體系的長路漫漫,但是我們正在這條路上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