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額時代到來促使紡織服裝企業跨國配置資源,降低其生產與交易成本,達到雙贏
本報記者王斌發自上海
對李捷成(PercyLee)來說,昨天(4日)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隨著“中歐紡織聯盟(CETA)”項目在滬正式揭幕,身為項目總監李捷成也將正式開始他的“紅娘”工作,為中歐雙
方紡織服裝企業合作搭建“鵲橋”,并提供相關咨詢服務。
而在數日后,歐盟委員會將討論是否對華紡織品采取特別保障措施。“中歐紡織聯盟”為何在此時成立,并意欲將歐盟紡織企業引入中國?德國紡織及服裝工業協會會長貝克曼說,在這個世界最大的紡織市場設立項目部,就是要將這個巨大的市場作為會員企業的采購地或銷售市場。“對紡織行業的企業家來說,中國雖然讓他們感受到壓力,但這里同樣有一個巨大的市場與商機。”中國消費高端產品潛力巨大
“中歐紡織聯盟”由德國紡織及服裝工業協會、瑞士紡織及服裝工業協會和奧地利紡織工業協會共同發起,成立后,該聯盟將為歐盟企業尋找中國合作伙伴提供咨詢等相關服務。
“中歐紡織聯盟”的首席執行官Baumann表示,中國加入WTO后關稅降低,加之紡織品貿易配額的取消,為外國生產者增加了很多市場機會。但是,歐洲中小規模的紡織及服裝生產、貿易企業缺乏對中國企業生產能力的認識,對進入中國市場的途徑與中國的工業機制了解得也不夠透徹,這成為雙方企業進行合作的障礙。而“中歐紡織聯盟”的成立,或許是清除這一障礙的契機。
德國工商總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葛禮慕(KlausGrimm)表示,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相關研究表明,未來15年內,10%的中國消費者將擁有與現今普通的美國人相當的購買力,屆時全球50%的豪華時尚產品將在中國和日本消費,而中國這一不斷增長的市場將產生引領作用。
3月底,歐盟紡織服裝企業代表團就已在項目揭幕前來華,與中國相關企業進行商務洽談。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外聯部主任馬英介紹,來自德國的BiancaModenGmbH&CoKG公司,主要生產各種自有品牌服裝和毛巾制品,該公司不僅希望在中國尋找到合適的銷售代理,從中國采購服裝產品,并正在與中方探討建立合資企業等有關事宜。而另外40余家歐盟紡織服裝類企業也有在中國市場進行采購或銷售的意向。
瑞士紡織與服裝工業協會會長艾士勒(ThomasPeterIsler)則表示,瑞士的紡織職業技術學校希望與中國的相關院校組織學生交流活動,共同培訓紡織服裝行業的人才。跨國產業鏈促成中歐企業雙贏
就在“中歐紡織聯盟”成立的同一周內,歐盟委員會還將討論對華紡織品采取緊急設限措施的規則。這一消息讓部分國內紡織企業對產品出口歐盟或與歐盟企業合作產生擔憂。
江陰紅星服裝有限公司外貿部銷售科朱棟鳴也特地趕來參加昨天舉行的項目成立儀式,據他透露,目前該公司正在試圖擴大出口歐盟的市場份額,但因擔心歐盟委員會啟動紡織品特別保障措施,因此想多了解相關信息后再作決定。
Baumann對此表示,歐盟將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確定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對歐盟成員國產生的影響,并將討論可能對中國采取的12項不同規格級別的保護措施。Baumann認為,如果歐盟委員會認定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對其造成威脅,并采取相應措施,各國紡織工業協會也必然會考慮歐盟成員國的整體利益。
而貝克曼則認為,德國紡織及服裝工業協會在貿易程序中保護協會會員公司利益的同時,也要陪伴會員企業開辟必要的對外貿易及新的世界市場。中國無疑是進行“全球化思維與行動”的最大市場陣地。
參加項目成立儀式的部分中方人士認為,“中歐紡織聯盟”的建立將是雙贏的合作。朱棟鳴說,歐盟真正擔憂的是中國低價出口的紡織服裝產品對其國內中小企業造成沖擊,而歐盟紡織服裝類產品的競爭優勢在于中高檔產品、時裝,以及技術含量高的紡織品。如果他們能夠與國內企業建立合資公司,或從中國采購原料,則能降低其生產成本,這將是雙贏的合作。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也表示,隨著紡織品后配額時代的到來,將形成紡織服裝企業跨國配置資源的新格局,紡織市場一體化,有利于降低世界紡織企業的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各國企業通過共同構建跨國產業鏈,從而達到紡織行業的雙贏與共同發展。
葛禮慕還透露,由于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與巨大吸引力,歐洲其他的行業協會也正考慮在中國開發類似“中歐紡織聯盟”性質的合作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