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普惠制改革暫緩 受惠企業仍需未雨綢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2日 12:23 經濟觀察報 | ||||||||
實習記者 范瑾 北京報道 “我們現在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并沒通過!3月24日,商務部外貿司一位負責人持中國駐歐盟經商處傳真告訴記者。3月28日,商務部研究院發布了“歐盟貿易改革舉措止步不前”的消息,稱歐盟執委會將于4月6日再次評估普惠制改革議案。據信,紡織品問題是導致談判未果的“主要障礙”。
歐盟委員會2月10日宣布將于今年4月1日提前實施新的普惠制安排,中國16大類50章產品全部“畢業”。 根據歐盟對新普惠制“畢業”標準的規定,普惠制受惠國的任何一種產品如果在歐盟的市場份額超過15%,就將失去普惠制待遇,而紡織品和服裝的“畢業”門檻更低,超過市場份額12.5%就將面臨“畢業”。目前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30%,而取消普惠制后,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所繳納的關稅稅率將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 對于歐盟將本應于2006年啟動的新普惠制不斷提前的原因,政府、專家和行業組織都表示了較為一致的看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中心主任孫淮濱對記者說:“這次不能單就普惠制談,和1月1日紡織品全球配額取消密切相關! 商務部人士認為,中國在加入WTO時原則上獲得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但沒有被完全當作發展中國家對待,實際操作中時常遭遇限制性條款。多年來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使得中國在多邊、雙邊體系中的地位和待遇被區別對待。 外交學院國際法系教授蘇明中持相似看法。他認為1995年的普惠制到現在,又是一個10年的關口,歐盟整體是內部市場,必定首先對內部企業采取保障措施。但不同國家不同產業的市場分布和競爭實力的差異也造成意見相左。 圍繞新普惠制問題,3月份以來,商務部一直與歐盟委員會交涉,利益相關方能做的只能是積極應對。在廣東、浙江、江蘇等普惠制相關產品的重要出口地區,3月份以來,政府、專家等提出了一系列通告、預警及應對措施,如加強提前防范意識,積極發掘內銷市場、將制造基地轉移至周邊國家、建立自主品牌等。 談到實施新普惠制可能造成的影響,各方人士的反應沒有表現出較多的“嚴峻”意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貿系李權說:“普惠制是發達國家給發展中國家單方面的優惠,在世界關稅普遍減讓的情況下,普惠制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像改革開放早期那么明顯。” 此次普惠制“變臉”在浙江的反應顯得較為強烈。據當地媒體報道,浙江主要有9大類,如機電產品、家具燈具玩具、紡織品和服裝、木制品及其他植物產品等,去年普惠制產地證簽證金額為60多億美元。 業內專家關注的焦點顯然不是“4月1日后”,他們認為無論普惠制是否提前啟動,中國業界應積極采取能根本提升產業水平和改善宏觀經濟環境的措施。關鍵是在普惠制提供的緩沖時間內是否能完成自己的提升和蛻變。 記者就普惠制變化采訪浙江海寧、廣東深圳兩家小型紡織品企業時,兩位老板馮女士、徐先生都表示不了解相關信息,徐說:“我沒有時間去看,但我的助手會通過‘關系’了解。” |